分享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考前总结

 情境地理 2020-08-19

基本仪器的使用

一、高考热点:

1、  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  时间测量仪器:打点计时器和秒表;

3、  电路测量仪器:安培表、伏特表、多用电表;

4、控制电路仪器: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

二、重点讲析:

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会准确读数、会记录测量结果。知道仪器的结构、知道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1、游标卡尺

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其读数准确到0.1mm。同理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准确到0.05mm。5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准确到0.02mm。读数方法相同。

注:(1)主尺上的读数,应以游标的0刻度左端上主尺的刻度为准;(2)看清游标的精确度;(3)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例1、读出下列游标卡尺测量的读数

⑴                                ⑵

答案:⑴2.98cm ⑵6.170cm ⑶1.050cm

2、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必须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注:(1)看半刻度是否露出;(2)可动刻度要估读。

例2、 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测量的读数。

⑴                       ⑵

答案:⑴0.642mm ⑵10.294mm

例3、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mm。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规则。从固定刻度部分读出毫米数和半毫米数,读数为8mm;再从可动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一定要估读,为0.116,将两部分相加为8.116mm.(在8.116± 0 . 002 范围内都给分).

例4、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解析:解答游标卡尺的读数的关键是掌握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规则。从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读数为41mm;找到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格数,为10格,50分度的卡尺的精确度乘以格数为0.02mm×10=0.20mm;最后将二者相加,得测量结果为41.20mm即4.120cm。

3多用电表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⑴使用前应查看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盘左端零刻线处。如不在,应进行机械调零。方法是用小螺丝刀轻旋表头正下方中央处的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左端零刻线。

⑵根据被测物理量及其数量级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位置。读数时还要注意选用刻度盘上对应的量程刻度。(如测量20mA左右的直流电流,应将选择开关对准左边100mA量程处;在刻度盘上,应该看最下一行刻度,即满偏刻度为10的刻度线,从刻度盘读出数据后还应再乘10,得测量结果。)

⑶使用欧姆挡时,先选好倍率,再进行欧姆调零。方法是: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右端零刻线处。

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电阻的操作步骤是:

①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  

②进行欧姆调零。

③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④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⑤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⑷使用多用电表时,两只手只能握住表笔的绝缘棒部分,不能接触表笔上的金属部分(首先是为了安全;其次两手之间的人体电阻将与被测电路并联,改变了电路结构)。

⑸不论使用多用电表的哪个挡,电流总是从多用电表的正接线柱(红表笔)进入电表,而从负接线柱(黑表笔流出)。

注:用欧姆挡测电阻,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即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太大),应该增大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即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太小),应该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

例5.多用电表表头的示意图如右。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

⑴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灰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

⑵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白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

⑶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黑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

⑷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黑箭头所示,正确操作后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很小,那么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全部测量结束后,应将选择开关拨到______或者_______。

⑹无论用多用电表进行何种测量(限于直流),电流都应该从色_____表笔经______插孔流入电表。

答案:⑴直流电压,1.24V。⑵直流电流,49mA。⑶电阻,17kΩ。⑷该用×1kΩ倍率,重新调零,将红黑表笔分别接触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再乘以倍率得测量值。⑸OFF,交流电压500V档位置。⑹红,正。

4、安培表和伏特表

例6、右图是电压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为多少?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15V量程,那么电压表度数又为多少?

解析:0-3V量程最小刻度是0.1V,是10分度的,因此要向下估读一位,读1.15V(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有偶然误差,读成1.14V-1.16V之间都算正确)。0-15V量程最小刻度为0.5V,不是10分度的,因此只要求读到0.1V这一位,所以读5.7V(5.6V-5.8V之间都算正确)。

练习: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⑴                                  ⑵

接0~3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  接0~3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A.

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V. 接0~0.6A量程时读数       A.

答案:  2.16V   10.5V    0.79A    0.16A

基本实验方法

一、高考热点:

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方法、放大法;

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多次测量法、累积法;

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直接和间接测量;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直接比较法、平均值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实验题型分析

1、     实验步骤

   实验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验前,必须正确、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解答这类问题的实验依据是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

2、电路的连接

实验连线是一类考查学生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较为有效的题型。连线时一定要按照电路图。

注意:①连线时把导线接在接线柱上;②电表的正负接,从电表的正接流入,从负接流出;③滑动变阻器应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例7 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mA的内阻RA。图中R1、R2为电阻,K1、K2为电键,B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根据图1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图2的实物图上连线。

    答案:电路见图

3、仪器的选择

器材选择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选用电表量程应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尽可能使指针接近满量程,若指针偏转不到满偏角度的1/3,读数误差较大。

2.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表,滑动变阻器,用电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3.便于操作原则:选择控制电路时,既要考虑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又要注意便于操作。

4、实验电路选择

(1)测量电路——电流表内外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连接方式

误差来源

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

适用范围

外接法

电压表分流

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待测的电流,故:R测<R真

测小电阻

内接法

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R测<R真

测大电阻

②判断方法

a、直接比较法:当待测电阻Rx较小且远小于电压表内阻Rv时,应选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Rx较大且远大于电流表内阻RA时,应选用内接法。

b、临界值法:当待测电阻Rx< 时,视Rx为小电阻,应选用外接法;当Rx> 时,视Rx为大电阻,应选用内接法;当Rx 时,两种接法均可。

(2)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分压式、限流于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调节范围

限流式电路

分压式电路

电压调节范围

0→U

电流调节范围

0→

 说明:U为电源端电压,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Rx为待测电阻阻值。

②判断方法

a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b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c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d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e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功率较小。

例8某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A”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量程100 mA,内阻约2  );
        A:(量程0.6 A,内阻约0.3   );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     );
        V2(量程15 V,内阻约15   );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  );
      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04  ).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解析: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大小,可选择A2、V1和E2

5、实验数据处理

处理实验数据是中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在考试中对用表格法、图象法、平均值法、描迹法等数据处理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和体现。

《大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中学阶段,实验数据的处理常用计算法和图象法。

例9、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  ……, 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   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解析:按方法A  ……, ,求平均值: ,所以只用到了: S1S6

按方法B计算加速度,为了减少误差,常常用逐差法:  ,所以只用到了:S1, S2, S3, S4, S5, S6.因此选择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6、实验误差的分析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可分:

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②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3)百分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与真实值之比: %。




 

7、实验方案的综合设计。

例10、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 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及。,全电阻约5

B.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6

C.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12

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

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

P.滑动变阻器只,全电阻约20

C.直流电源正,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H.电键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 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      (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     (填“V1”或“V2”).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解析:因电源电动势为3 V,电压表选V2,当电阻上加上3 V电压时,电流最大为0.6A,电流表选A1

根据电流表内外接法选取的原则可知,电流表应外接,而滑动变阻器限流和分压两种方式均可。因此电路有两种方案(见上图)。

创新型实验

高考实验题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而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面对新问题(或变形题)能熟练应用实验知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实验方法,灵活的解答。平时必须对教材中或考试大纲要求的实验熟练的掌握。

例11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 E 及电阻R1R2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 E (不计内阻),待测电阻 R1 ,待测电阻 R2, 电压表V(量程为 1.5V ,内阻很大),电阻箱 R (0一99.99Ω ) 单刀单掷开关 S1 ,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① 先测电阻 R1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1,将S2切换到 a ,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l , 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则电阻 R1的表达式为

R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Rl = 4.8Ω ,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 和电阻R2 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 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___________________V,电阻 R2 = _________Ω。

③ 利用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和测得的电阻 Rl ,乙同学测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2的阻值的做法是:闭合 S 1,将S2 切换到 b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于相应的 图线,根据图线得到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2 。这种做法与甲同学的做法比较,由于电压表测得的数据范围___________(选填“较大”、“较小”或“相同”  ) ,所以___________同学的做法更恰当些。

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总结

例12 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所列仪器的特点,电流表 的内阻已知,由此可采用两电流表并联.因为两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即可省去电压的测量,从而减小实验误差,由I2r2I1r1,得r1=.

[答案] (1)电路图如图所示

(2) I1I2分别为  的示数

【点评】①分析题意可知需测量电流表 的内阻,按常规方法应用伏安法,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流表两端,但经分析可知即使该电流表满偏,其两端的电压也仅为0.4 V,远小于量程10 V.这恰恰就是本题设计考核学生应变能力的“陷阱”.

②此题也可理解为“将已知内阻的电流表 当成电压表使用”,这实际也是伏安法的一种推广形式.

例13 有一根圆台状匀质合金棒如图7-9甲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的电阻率ρ、长度L和两底面直径dD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7-9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合金棒的两底面直径dD和长度L.图6-8乙中的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的读数L=________cm.

 (2)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6-8丙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________.(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图7-9丙

 (3)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R=6.72 Ω.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ρ、长为L、直径分别为dD的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Rd=13.3 Ω、RD=3.38 Ω.他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R满足R2Rd·RD,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R=________.(用ρLdD表述)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按步骤进行则不会出错.首先,确定游标卡尺的精度为20分度,即为0.05 mm;然后以毫米为单位从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99.00 mm,注意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要与精度一样;再从游标尺上找出对的最齐一根刻线,精度×格数=0.05×8 mm=0.40 mm;最后两者相加,根据题目单位要求换算为需要的数据,99.00 mm+0.40 mm=99.40 mm=9.940 cm.

(2)本实验为测定一个几欧姆的电阻,在用伏安法测量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时,因为安培表的内阻较小,为了减小误差,应用安培表外接法,⑥线的连接使用的是安培表内接法.

(3)审题是关键,弄清题意也就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ρ、长为L、直径分别为dD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

Rd=13.3 Ω,RD=3.38 Ω

RdρRDρ

而电阻R满足R2Rd·RD

RdRD代入得:R=.

[答案] (1)9.940 (2)⑥ (3)

能力演练

1.(16分)Ⅰ.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得到的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中应选________纸带更好.若已测得点2到点4间的距离为s1,点0到点3间的距离为s2,打点周期为T,要验证重物从开始下落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点3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则s1s2T应满足的关系为:T=________________.

Ⅱ.要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所备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 (量程为3 V,内阻未知);

B.电流表 (量程为3 A,内阻为0.01 Ω);

C.定值电阻R(阻值为2 kΩ,额定电流为50 mA);

D.蓄电池E(电动势略小于3 V,内阻不计);

E.多用电表;

F.开关S1、S2,导线若干.

有一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选用“×100 Ω”倍率,操作方法正确.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Ω.

(2)为了更精确地测出此电压表的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实验电路,你认为其中较合理的电路图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丙

(3)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压表的内阻,即RV=________.

[答案] Ⅰ.甲 或 (每空3分)

Ⅱ.(1)3000 (3分)

(2)丙 图乙中电流表测量时的示数太小,误差太大;图丙中R的阻值与电压表内阻接近,误差小 (每空2分)

(3)R (3分)

2.(17分)Ⅰ.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过程中,测滑动摩擦力时,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钩住木块,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甲             乙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均为2.00 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回答两个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

的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示

数/N

1.50

2.00

2.50

2.95

3.50

木块受到的

摩擦力/N

1.50

2.00

2.50

2.95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由图象可知,木块重为________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Ⅱ.现有一块灵敏电流表 ,量程为200 μA,内阻约为1000 Ω,要精确测出其内阻R1,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 (量程为1 mA,内阻R2=50 Ω);

电压表 (量程为3 V,内阻RV约为3 k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为0~20 Ω);

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 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很小);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请将上述器材全部用上,设计出合理的、便于多次测量的实验电路图,并保证各电表的示数超过其量程的.将电路图画在下面的虚框中.

(2)在所测量的数据中选一组,用测量量和已知量来计算 表的内阻,表达式为R1=________,表达式中各符号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1)乙 ①乙方案测力计静止,读数误差小 ②乙方案木板可的不做匀速运动,便于控制 (每空1分)

(2)如图甲所示 (1分) 6.00 (2分) 0.25 (2分)

Ⅱ.(1)如图乙所示 (5分)(供电部分用分压电路给1分;测量部分知道把 表改装且正确给2分;知道将 表当保护电阻使用给2分)

(2) (3分) I2表示 表的示数,I1表示 表的示数,R2表示 表内阻,R0表示定值电阻 (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