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的科举制度,因为一个人的反叛而改变,并一直沿袭到清朝

 翰林冷知识 2020-08-19
北宋之前,科举殿试有一个比较坑人的制度:末位淘汰。
宋仁宗在位时,陕西有一位张姓书生,在殿试上“中了大奖”,被末位淘汰了。
这位书生一怒之下,拉上另外一位朋友,二人一起投奔了马上建国的西夏。
 
 
但是,初到西夏,人生地不熟,为了出名,二人决定冒险一试。
当时的西夏老大叫李元昊,于是两人改名为张元、吴昊,故意犯了李元昊的名讳。
终于,他们成功地引起了李元昊的注意。
 
 
经过一番“生死交谈”之后,张元被委以重任。张元的一腔怒火终于有了发泄的地方,他多次怂恿李元昊攻打宋国。
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在张元的辅佐下,西夏军大败宋军。宋军精锐战死过万,数名大将马革裹尸,一时间让北宋朝堂震惊。
张元也因此升任为西夏国相。
 
 
后来,张元策划定川寨之战,十万西夏大军直捣关中,宋军再次大败。
不过,李元昊在此战中也发现,西夏很难靠武力彻底征服经济发达的大宋,于是,不顾张元的反对,与宋国签定了“庆历和议”。张元当年就郁郁而终。
 
▲西夏疆域图
 
北宋因为张元而吃了大亏,也废除了殿试的末位淘汰制度,以防止文人反叛。而这一制度,最终一直延续到清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