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讲案|第二篇为政之第15章

 泪眼问花华不语 2020-08-19

第二篇为政之第15章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惘如有所失;思考了却不学习,将有疑惑终不能解。”

探究

“学”与“思”有怎样的关系?

后学通常视此条语录为孔子所倡一种读书方法。这里的学、思范围更广,当关乎修身,而不止于读书本身。

学与思,当交修并进,相得益彰,不能偏废。

学需思,以思促学。人非生而知之,必有所学。学而不思,则成庋藏之橱,堆积既多,必在文献堆里失去自我。或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过分看重学习而不思进退,也与儒家学以致用精神相悖。篇中第9章孔子赞颜回:“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所发,是学而有思的结果。

思需学,因学深思。学思互参,相得益彰,是进步有阶。只思不学,成了一处竭泽,干枯已久,最终闭塞了自己。思想亦陷入泥淖,至于空想、狂想、妄想。空想而无实在的学习和钻研,终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子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似更强调学,学为基础。《季氏》第13章陈亢问伯鱼师学其父“有异闻乎”,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陈亢学思相长而得益。故《邢疏》说:“若虽从师学,而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也。但自寻思,而不往从师学,终卒不得其义,则徒使人精神疲劳倦殆。”意为,如若已是跟从师学习,却不寻思其中精义,就会茫茫然没有什么得到的。但自己寻思,却不跟从师学,最终不能得到其中精义,就徒然使人精神疲劳倦怠。邢昺仅从弟子从师学习上解释思、学关系,觉见识稍狭,但用来解读颜回师从孔子,可谓恰当。

学与思的交修并进,既是认识论,也是实践论。西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纯粹理性批判》)这与孔子的学思并重,颇有相通之处。《集注》说:“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又引程子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述而》),这是孔子自学而成宗师的教学心得。

孔子“学而思、思而学”求知观,后来发展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治学精神,所谓“学贵有疑”。宋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提出 “学”与“疑”的三个层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程颐《近思录·格物穷理》说:“学者先要会疑。”陆九渊《语录(下)》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明]陈献章《论学书》作了总括:“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思,是学的精进;疑,是思的起点。西方哲人说得更为直白,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形而上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