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孔子为何令子贡与颜回相比?孔子见子贡所答见识颇有悬殊,因而说诚然不如。孔子每直言于子贡。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回答够明确:这不是你力所能及的。”《皇疏》说:“我匪唯愿人不以非理加于我。而我亦愿不以非理加陵于人也。孔子抑子贡也。言能不招人以非理见加,及不以非理加人,此理深远,非汝分之所能及...
因此,有人拿仁来问孔子,孔子都说不知。《新解》也说:“孔子平日讲学极重仁,仁乃人生之全德,孔子特举以为学问修养之最高标准,而又使学者各就才性所近,各务专长,惟同向此全德为归趋。人求全德,亦不可无专长。子路、冉有、公西华,虽未具此全德,然已各有专长。”孔子因有问而说三弟子的才具与专擅,子路、冉求、公西赤或未能有全德。参...
“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路入门为弟子有生动的描绘:子路初为村野匹夫,好逞勇力,志气刚直,头戴雄鸡冠式的帽子,腰佩公猪尾做的带子,曾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稍稍诱导子路,子路终穿着儒服,带着礼物,通过孔子门徒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弟子。...
故事开头说:“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齐相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又害怕其他大夫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就调遣他们的军...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也说:“公冶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可知,孔子看重的是公冶长的品德。狱卒报告狱吏:“公冶长听了雀语发笑,象是懂得鸟语。”狱吏问公冶长:“麻雀讲了什么,你发笑?公冶长说:“麻雀唧唧喳喳,说白莲水边有装黍粟粮食的车翻了,公牛还折断了角,车主收拾黍粟不干净,相呼去啄食。”...
本章单言君臣、朋友,是突出宗亲之外最重要的社会人际关系。又以《新解》解说尤细:“本章以君、友连言,见五伦中此两伦为相近。古称此两伦以人合。夫妇、父子、兄弟三伦属于家庭,古称以天合。夫妇本以人合。故孔子常言孝悌,专就父子、兄弟两伦纯以天合者,珍重其相互间之亲情,建其道以为人群相处之本。然兄弟亦有时如朋友,《论语》中颇多...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邢疏》说:“此章勉人修德也。有德则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与之为邻也。”《集注》也说:“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无论身处治世、乱世,修身而有德之人必为他人所仰慕,都不致孤特独立而失邻。邢昺、朱熹等说的是一个意思:人...
“以约失之者,鲜矣”,后儒多与《礼记·表记》所载子曰并读:“俭近仁;虽有过,其不甚矣。”《孔注》:“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皇疏》也说:“言以俭约自处。虽不得中,而失国家者少也。”值得注意的是,《表记》以为俭约已然接近于仁,故不致有大过失。诸说解约,皆为俭约。约,不论是专指财用俭约,还是泛言...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22、24章。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据考,夏徵舒为陈国第13任君主陈宣公曾孙。孔子读史书所记楚王恢复陈国一段,说:“楚庄王真贤能!看轻千乘陈国却看重所出一言。”《史记》所记,算是开创了记录古人重然诺故事之先河。《易·系辞》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从...
《孔注》:“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邢疏》说:“孝子当知父母之年也。其意有二:一则以父母年多,见其寿考则喜也;一则以父母年老,形必衰弱,见其衰老则忧惧也。”后儒皆认同此说,以为知父母之年岁,其心意在于:父母年事高,见他们长寿而喜悦,见他们渐衰当忧惧。另一方面,父母长寿,也就把长寿基因遗传给了子女,子女也得以长...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