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节病的病因和治疗思路研究

 我爱你文摘 2020-08-19

作者:陈亮才,原创。

结节病,又称原因不明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节状的非干酪性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有多种疾病可引起结节,但病因明确的,都不归类于结节病。

西医学把结节病归类于自身免疫病。按中医学分类,应属于风湿病。

结节病的肉芽肿无干酪样病变,可见上皮样细胞聚集,其中有多核巨噬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在巨噬细胞的胞浆中可见有包涵体,如舒曼小体、双折光结晶、星状小体。在慢性阶段,肉芽肿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发生纤维化。

结节病和结核病都有结节,但结核结节的典型特征是干酪样坏死,而结节病结节的特征是无干酪样病变。结节病肉芽肿偶可见小灶性纤维素性坏死。

结节病可累及全身任何器官,以肺脏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为常见,其次可累及浅表淋巴结、皮肤、眼、扁桃体、肝、脾、骨髓、神经系统等处。结节病死亡病例以累及心、肺、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原因,死亡率低于5%。

肺结节病主要累及肺和肺门淋巴结,可单独或同时受累。早期病变为肺泡炎,然后逐渐发展为肺间质多发、散在结节性肉芽肿,肉芽肿常沿胸膜、小叶间隔及支气管来分布。肉芽肿最终发展为纤维化。

异常胸部X线表现常是结节病的首要发现,约9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可伴肺内网状,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

急性结节病性关节炎呈对称性、游走性,常累及膝、踝、近端指(趾)、腕和肘关节等多部位。

很多结节病患者肉芽肿炎症可以完全消散,主要是由于Th1免疫反应有效地消除了未明抗原。结节病是未明抗原与抗体免疫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免疫反应不能有效地消除抗原,细胞因子产生失控,病变持续;如果消除抗原,细胞因子平衡,则病变得到修复,消退。结节病多数可以自行缓解。

西医学至今未能分离出结节病的病原微生物,关于结节病的病因还是不清楚。

以上所述,均是西医学研究成果[*]。

根据以上数据,经深入研究分析,对结节病的病因作出以下推断:

一、结节病是属于自身免疫病。其发病原因是免疫力不够强大(详细论述请参阅拙作《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

二、引起结节病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该病原微生物有以下特征:

1、体积极小的微生物。

2、细胞内寄生。

3、嗜神经病原微生物,寄生在神经细胞胞体内。

4、低毒性,既无内毒素也无外毒素。

5、可释放抗原,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免疫反应。

6、从肺泡侵入人体细胞。从肺泡进入神经纤维逆行至神经细胞胞体内寄生、潜伏。

7、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原微生物,可不时释放抗原,抗原沿神经纤维到达靶组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靶组织发生病变。

理由:

1、只有来自神经节的抗原,才能引起对称症状。这类似于类风湿。

2、只有释放的是无繁殖力的抗原物质,才能引起免疫反应生成结节而又不引起溃疡或感染扩散,也不发生结节坏死。这类似于风湿热。

3、只有低毒、体积极小、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才能长期寄生在神经元而又不杀死神经细胞。

三、引起风湿结节的抗原不是非生物物质。非生物物质产生结晶引起结节的分布规律,不呈对称性,不呈游走性,而是呈低温性、血液流动阻滞性等特性,例如尿酸结晶的分布规律。

四、结晶物质参与了结节病结节的形成。结节病肉芽肿含有双折光结晶,这是有结晶物质在肉芽肿内析出结晶并沉积的结果。

五、人体免疫系统对结节病病原微生物是有相当大的免疫力的。理由:该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不一定发病,发病的部分可自愈,不能自愈的多数可自行缓解。

六、结节病病原微生物不是直接致病,而是通过释放抗原而间接致病。且该病原微生物寄生于神经元内,所以在结节病结节内找不到病原微生物。

总而言之,结节病兼具有风湿病和类风湿的主要特征。结节病是由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某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潜伏的病原微生物释放可引起结节形成的抗原,该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形成结节。结晶物质参与了结节病结节的形成。

基于以上所述的结节病病因,可采取双管齐下的对因治疗方法治疗结节病:

一、提高免疫力,消除结节病的病原微生物及抗原。

二、清除结节病结节里的结晶物质。该类结晶物质妨碍免疫系统对结节病抗原和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对结节病抗原和病原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笔者临床经验,可治愈风湿、类风湿、痛风。整合其中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结节病,理应有显著疗效。

2020年8月19日于颐园

*【参考书目】

[1]《8年制大学教材·内科学》第3版第110~113页。

[2]《8年制大学教材·病理学》第3版第238~239页。

[3]《实用内科学》第14版第1801~180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