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CBG资讯专访南方科技大学张绪穆教授(二)——张绪穆访谈录

 CBG资讯公众号 2020-08-19


对于多数化学人来说,被冠以“张”姓的“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Zhang enynecycloisomerization),大概是张绪穆教授名片上最显著的备注了。

的确,只有当化学反应(尤其是有机化学反应)被某人发现或加以推广,并且产生影响力,才能以人名命名。数百年来,化学家们已经发展了成千上万的反应,常见的人名反应却仅有250个左右,例如,Bayer-Villiger Oxidation, Diels-Alder Reaction, Suzuki-Miyaura Coupling等。目前,以中国人命名的“人名反应”不超过5个,上世纪,合成化学研究者们所熟悉的中国人命名的反应只有Wolff-KishnerReduction with Huangminglong (黄鸣龙) Modification。

2000年,时年39岁的张绪穆教授发现了合成新化合物方法——“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通过此反应可以方便地实现烯烃和炔烃分子内的不对称环化,高效地构筑一系列五元杂环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药物分子的合成中有重要应用。世界著名有机化学家尼可拉斯教授使用此反应,已实现几种复杂活性分子的全合成。

在长期研究化学合成方法学之外,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他一往无前的求贤之路和勇闯产业界的经历。

2011年张绪穆受聘武汉大学,组建武汉大学绿色催化研究所。2016年由他担任执行院长的国内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正式揭牌。

作为一名16年前就开始投身产业化的教授,其创办的凯瑞生化已建成一个强大的手性催化剂技术平台。2014年公司年收入已达1亿元,且连续三年盈利并保持高速增长。

无论是长期高产的科学研究,还是坚定无畏的推进化学交流和科研成果产业化,都让他成为国内外最活跃的化学明星之一。这一期,CBG资讯带你去追星!


入围深圳市首届“时代深士”

学术与科研


CBG资讯:张教授,您通常怎样跟公众介绍您的研究领域?

张绪穆教授: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合成。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是一个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它与其他科学最大区别在于其强大的创造力,不仅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业已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创造出具有理想性质和功能、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而合成化学家就像建筑工程师建造各种房子一样,搭建各种各样的分子,创造各式各样的新物质和新材料,推动科学和人类进步,造福大众。

CBG资讯:当今,人们在享受化学带来的便利时,很少会想到化学所发挥的作用。甚至在公众心目中,化学反而站在了绿色、环保的对立面。您的研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张绪穆教授: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催化科学又在化学科学中占重要地位。美国能源部统计跟催化相关产品的GDP已占总GDP的3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跟催化有关。药怎么做出来呢?当然是通过催化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我们穿的衣服的基本原材料都是经过化学催化来的,每天我们身体里的酶也都在催化,我们身体能量的获得也需要催化,化学变化跟催化息息相关。

当然,科学界也许要加强科普力度,消除公众对化学科学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将合成化学发展与社会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BG资讯:催化反应在药物中间体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中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张绪穆教授:药物都有生物活性,而生物活性分子大部分都是三维立体分子,具有手性。目前生物活性分子合成面临的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是,涉及到立体化学的分子要怎么去高效、高选择性地创建它。2001年化学诺贝尔奖就有一半授给了研究“手性不对称氢化”的科学家。创建手性分子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的科研也正在往这方面推动。


出席深圳科协大会

转化与产业


CBG资讯:您已经在成果转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人把您比作中国的罗伯·特兰格,那么您是在什么阶段意识到应该为某一个项目推出一家公司的?

张绪穆教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这是我们作为科学家的理想:解决科学难题,同时又造福人类。当初我创办公司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办一家公司更有利于自己做一些化学基本原理的创新;其次,在高校里,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新物质,这可以算是上了书架,而如果形成的产品能够到转化,那就算上了货架;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产学结合的人才。能把这几方面做好就是很全面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

CBG资讯:您认为在投身产业化初期会碰到哪些困难,比如您做的是催化剂,美国同行更看重的却是中间体,您当初是如何应对的?

张绪穆教授:我们当年觉得催化科学用途比较大,而当时美国是“拿来主义”,把你做好的中间体拿去,简单的做几步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就行。所以我认为最基本、最根本的化学制造还是在中国。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把这个技术跟中国的生产结合,做产品供应欧美,打开市场。现在很多高科技产品非常昂贵,我们通过的中国原始创新,加上中国的生产制造力,把化学制造业做好,产生非常大的原动力。

CBG资讯:这几年,在科学研究向社会效益转化方面,您看到哪些变化, 比如热衷于追求学术生涯与想要成为企业家的教授比例有什么变化?

张绪穆教授:国内科研体系主要还是追求的是文章质量、数量,产业化这一块的机制仍不算完善。目前政策鼓励教授创业,但总体体制不够完善,中间的艰难险阻让很多人都不愿尝试,但国家非常需要一些先驱去做出一些变化。我们南方科技大学就非常欢迎新兴产业合作,一流大学并不是关起门来做学术,教授做出来的成果,不仅能放在书架上,更能放在货架上,展示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

主持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揭牌仪式

建设与交流


CBG资讯:您既是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又是Grubbs InstituteShenzhen(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化学系和研究院的情况?

张绪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成立不久,到明年会有31个教授,其中专家占21个,所占比例之高,在高校里算得上人才最集聚的地方之一。我们格拉布斯研究院跟美国最顶级的学者合作,把最优秀的人才引进来。格拉布斯研究院的宗旨就是要做最前沿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未来是重头工作。同时我们希望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中央意识到原始创新的东西拿钱买不到,科技发展要超越领域的话需要自己做,要有颠覆性的创新。

CBG资讯:您当初是如何引进诺奖得主Grubbs教授的?

张绪穆教授:我和Grubbs教授是一个导师,我在美国拿了教授之后到他的实验室做过一阵子,所以我们私人关系很好。他的科学研发能力非常厉害,而且培养的弟子遍布美国高校。我们引进的原则是“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我们跟很多诺奖得主接触过,他的思想理念最先进,而且桃李满天下。我们与Grubbs教授合作,引进的不光是他本人,还可以引进他培养的人才,也可以送人去他的实验室学习,真正达到与高手过招,做最一流、最前沿的科学家。美国高校要求教授9个月在学校工作,3个月可以在外面,我们希望他那三个月来我们这边工作,推动深圳在相关领域获得世界顶尖的技术与产业发展。

【张绪穆教授寄语】

中国的化学是有希望的,现在正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分针到时针的过程,从向世界大师学习到成为下届大师的过程。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炒作就能获得时代的关注,在聚光灯下,化学家们可以更加努力,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化学科学有二三十个二级学科,我们要保持国际视野,清楚自身优势,在科学前沿阵地做出自己颠覆性的研究,同时打通最后一里路,做到向科学生产力转变。

化学在中国有很多机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化学研究的中心从欧美转移到中国。

CBG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