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故宫崇政殿前摆放着嘉量,从嘉量身上,发现乾隆的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20-08-20

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摆放着两件奇怪的“镇物”,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日晷与嘉量。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揭开了一个关于乾隆皇帝的大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又被称为是盛京故宫。在清王朝未入关之前,此地曾是清朝的初级皇宫,作为盛京,沈阳城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女真人也视此地为龙兴之处。沈阳故宫的占地面积为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68平方米,是现今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故宫建筑群之一,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沈阳故宫内建筑林立、各具特色,但是最惹人眼球的建筑,当属故宫内的崇政殿。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崇政殿是沈阳故宫内等级最高,最重要的建筑,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金銮宝殿,是皇权权威的重要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崇政殿月台的东南角,放置着两件特殊的“镇物”,它们分别是一件日晷与一件嘉量。

日晷是我国古人发明的重要计时仪器,不仅在记录时间方面具有科学性,同时也是掌握时间的重要象征。据《隋书·天文志》记载,早在隋朝时期,著名天文学家袁充就发明了日晷,成为了当时封建王朝用于度量时间的专属仪器。嘉量,则是我国古代对体积的标准量器,全器分斛、 斗、 升、合、龠五个容量单位,换算方式是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沈阳故宫崇政殿门前的“嘉量”,确切来说应该叫“嘉量亭”,它本身由三部分石构件组成。亭下部有正方形石雕须弥座 , 中部存在 “束腰”,上方为流云及海水江涯刻饰。石雕亭整体为仿木架结构,包括大脊、垂脊、梁、柱等构件,其凿工之细腻,形象之逼真,堪称古代建筑之杰作。在亭子之内还有一块石雕“云垫”,上方摆放着一件青铜材质的“嘉量” 。

关于嘉量的来历,其实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相传在乾隆初年时,有官员曾在辖区发掘到一只嘉量,根据年代断定,发现其应为东汉王莽时期的嘉量,故名“新莽嘉量”。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悦,认为此为吉兆,是天赐福荫,所以立即命人取来原料,并根据其形制进行打造。至乾隆九年,京城造办处制造出两个方形和两个圆形“嘉量”。乾隆皇帝随即命人将其中两圆一方三只“嘉量”,置放于北京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门前,并将余下的方形“嘉量”派人送到盛京,安放于沈阳故宫崇政殿前。

谈到这里,读者们不免会在心中产生疑问,王莽是妇孺皆知的篡逆者,在历史中饱受唾骂,自视清高的乾隆皇帝,为何会对王莽所遗留的嘉量如此感兴趣?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首先要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清王朝的繁盛时期当属康乾盛世,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康乾盛世的阴影里,在满清官员的歌颂中,甚至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灾荒,这也为清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自诩文治武功超过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然而,当这位傲慢的皇帝年老甚至驾崩之后,国内的变乱便开始此起彼伏,令新任接班人嘉庆皇帝左支右绌。

乾隆46年,苏四十三、田五等人在甘肃,青海发动了反清起义。乾隆51年至53年,台北地区林爽文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农民武装斗争,虽然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却令大清朝野震惊。乾隆60年,黔东、湘西苗族发动起义,在12年的战争中,共有30多万苗人卷入其内,将清廷军政拖曳的疲惫不堪。嘉庆元年时,白莲教也在四川、湖北、河南、陕甘地区兴起,极大的撼动了清廷的统治。

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是乾隆皇帝多年来失政的结果,乾隆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作为一代帝王,他的傲慢仍然在继续,他要找到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所有与自己作对的人都将灰飞烟灭。

《周礼·考工记》 中曾经记载 :“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 ; 权之然后准之 ; 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其声中黄钟之宫。槩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正因如此,后人根据这些记载制成了“嘉量”,将其视作象征性的器物,专门陈列于各种严肃重要的场所。

新莽嘉量的出现,恰好为乾隆找到了一个最正当的借口,用以向民众宣扬自己的威德。日晷和嘉量分别代表着“天的运转”与“地的法度”,而乾隆皇帝的意思,当然是“天地尽在我手”。所谓“犯困就有枕头”,新莽嘉量是乾隆皇帝的“救星”,也是他认为的“天命所归”。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此举也无疑暴露出了乾隆皇帝“饥不择食”、迫切证明自己统治合理性的心态。

时至今日,日晷与嘉量已经成为重要的文物,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观赏性,同时也存在深厚的历史意义。岁月变迁,时光飞逝,乾隆皇帝的“天命所归”也已经暗淡,但是两件文物却仍显得甚是“珍贵”,为后代留下的警示,也让人仔细琢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