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故宫:“嘉量”和“日晷”】

 新用户4333Ylrq 2021-10-23

        

    “嘉量”和“日晷”/黑马影像群张黎明摄

       在沈阳故宫崇政殿月台的东南角,放着一个立有“日晷”的石构件;西南角对称放着一个内装嘉量的石亭子,这个石亭子又叫“嘉量亭”或“嘉量楼”。日晷和嘉量均采用汉白玉“艾叶青”雕刻而成,通体洁白无瑕、造型别致,典雅别致,与故宫建筑群互相映衬,甚是好看。

     1920年的盛京故宫崇政殿       左:嘉量;右:日晷

                         嘉    量

       嘉量乃中国古代计算重量的标准量器。全器分斛、 斗、 升、合、龠五个容量单位,换算方式是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嘉量为铜制,上面是斛,下面是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

  嘉量/黑马影像群张黎明摄

      嘉量摆放在这里,昭示四海之内度量一统,象征政权统一。统一度量衡对国家治理非常重要,秦始皇的贡献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莽政权后,下令用青铜制作了一件含有5种容积单位的容器,作为全国统一的容积标准器。

  嘉量/黑马影像群张黎明摄

      沈阳故宫的嘉量,确切地说应该叫“嘉量亭”。它本身由三部分石构件组成。亭下部有正方形石雕须弥座 , 中部存在 “束腰”,上方为流云及海水江涯刻饰。石雕亭整体为仿木架结构,包括大脊、垂脊、梁、柱等构件,其凿工之细腻,形象之逼真,堪称古代建筑之杰作。在亭子之内还有一块石雕“云垫”,上方摆放着一件青铜材质的嘉量 。

      嘉量//黑马影像群张黎明摄

      坊间称:早在乾隆初年,有人得到一只东汉时期嘉量,叫做“新莽嘉量”,并把它献给乾隆皇帝。乾隆认为此乃天意,应当在宫中安设。于是,以“新莽嘉量”为依据,参考唐太宗时期方形嘉量样式,于乾隆九年(1744年),制造出两个方形和两个圆形嘉量。乾隆皇帝把其中两圆一方三只嘉量,分别置放在北京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将余下的那只方形嘉量,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派人送到盛京,陈设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当时,崇政殿前没有月台,仅有两只石狮。后经请旨,将石狮挪到大正殿前,并在崇政殿前增设三尺高月台,用以安放嘉量和日晷。

                       日    晷

      日晷是掌握时间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依靠日光投影指示时间的“计时器”。除了设置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也设置在紫禁城中重要的宫殿前面。据介绍,沈阳故宫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日晷的晷针与地球自转轴相平行,晷盘面与赤道面平行。当太阳直射晷针时,晷针的影子便恰好投在正北方向,即当地的正午十二时,其他时间以此类推。每年春分、秋分两天,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到南北回归线上,此刻,太阳光线与地球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一个最大、一个最小。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角度逐渐变化。因此,当年观测日晷的方法,也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它不但可以记时,还可作为其它计时器的校正器,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

    沈阳故宫日晷,高约七尺、重一万七千斤。分为晷座、晷盘两大部分。晷座下部为正方形须弥基座;基座上为带棱造型的宝瓶;宝瓶顶部为方形托台。托台上的晷盘又叫圆鼓,晷盘与托台之间有“石笋”相连;晷盘呈斜面,与石笋成58°角,立于石笋之上;晷盘正中,贯穿一根金属针;晷盘周围刻有南极、北极方位,以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时辰。足见古人精湛的加工手段,以及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


  沈阳故宫日晷,是乾隆皇帝下令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按北京故宫日晷的规制,与嘉量一道,由北京总管内务府造办处设计制造,并同时运抵沈阳故宫的。

      尽管目前日晷与嘉量早已失去了实用功能,但它们依然昭示着封建统治时期皇权至高无上、一统天下的尊严;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手段、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