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量”是我国古代标准量器

 zqbxi 2021-11-03
“嘉量”

  沈阳故宫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圆盘,一束光线照射到圆盘上,立即光芒四射,璀璨夺目。这个圆盘叫“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沈阳人欲想一睹“日晷”尊容,无须远足,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即可看到。

  “嘉量”“日晷”两相依

  提及沈阳故宫“日晷”,便不得不涉及“嘉量”,因为它们均在崇政殿前的月台上,一左一右,唇齿相依。

  在沈阳故宫崇政殿月台的东南角,置放着石构件“日晷”;西南角,对称置放着一个内装“嘉量”的石亭子“嘉量楼”

它们均采用汉白玉“艾叶青”雕刻而成,通体洁白无瑕、造型别致,并与周围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令人遗憾的是,“嘉量”原物,早已于上世纪初丢失。如今,崇政殿前陈列的“嘉量”为复制品。

  雕工精美“嘉量亭”

  清史学者李凤民先生介绍说,“嘉量楼”也叫“嘉量亭”,由三部分石构件组成。亭的下部为正方形石雕须弥座;中部为“束腰”,上面刻满流云及海水江涯纹饰,四面各刻一个“卍”(万)字,寓意江山万代;上部为单檐歇山式正方形亭子,石雕亭子仿木架结构,雕刻了大脊、垂脊、梁、柱等构件,凿工细腻,形象逼真。亭内有一块石雕“云垫”,上面置放着青铜材质的“嘉量”。

  “嘉量”制作有规制

  “嘉量”是我国古代标准量器。据《周礼·考工记》载:“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lì,音:力)。深尺,内方尺而圜(yuán,音:园)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槩(gaì,音:概)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这是最早记载“嘉量”的文献。后人根据这些记载制成“嘉量”,把它作为象征性器物,陈列于宫殿等场所。

  清代“嘉量”置于皇宫

  早在乾隆初年,有人得到一只东汉时期“嘉量”,叫做“新莽嘉量”,并把它献给乾隆皇帝。乾隆认为此乃天意,应当在宫中安设。于是,以“新莽嘉量”为依据,参考唐太宗时期方形“嘉量”样式,于乾隆九年(1744年),制造出两个方形和两个圆形“嘉量”。乾隆皇帝把其中两圆一方3只“嘉量”,分别置放在北京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将余下的那只方形“嘉量”,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派人送到盛京,陈设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

  当时,崇政殿前没有月台,仅有两只石狮。后经请旨,将石狮挪到大正殿前,并在崇政殿前增设三尺高月台,用以安放“嘉量”和“日晷”。

  掌握“日晷”高科技

  据李凤民介绍,“日晷”,是我国古代依靠日光投影指示时间的“计时器”。沈阳故宫“日晷”,高约七尺、重一万七千斤。分为晷座、晷盘两大部分。晷座下部为正方形须弥基座;基座上为带棱造型的宝瓶;宝瓶顶部为方形托台。托台上的晷盘又叫圆鼓,晷盘与托台之间有“石笋”相连;晷盘呈斜面,与石笋成58°角,立于石笋之上;晷盘正中,贯穿一根金属针;晷盘周围刻有南极、北极方位,以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时辰。足见古人精湛的加工手段,以及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

  沈阳故宫这座“日晷”,是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嘉量”一道,由北京总管内务府造办处设计制造,并同时运抵沈阳故宫的。

  据介绍,沈阳故宫“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日晷”的晷针与地球自转轴相平行,晷盘面与赤道面平行。当太阳直射晷针时,晷针的影子便恰好投在正北方向,即当地的正午十二时,其他时间以此类推。每年春分、秋分两天,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到南北回归线上,此刻,太阳光线与地球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一个最大、一个最小。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角度逐渐变化。因此,当年观测“日晷”的方法,也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

  沈阳故宫“日晷”,是乾隆皇帝下令按北京故宫“日晷”的规制设计制造的。尽管目前“日晷”与“嘉量”早已失去了实用功能,但它们依然昭示着封建统治时期皇权至高无上、一统天下的尊严;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手段、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

  图为沈阳故宫崇政殿月台上置放的“嘉量”、“日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