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五苓散,泽泻汤与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铁毛l 2020-08-20

痰饮二十二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瘦人气弱,不能消水,水停木郁,风动根摇,故脐下振悸。肺气不降,相火上蒸,津液涌沸,故见吐涎沫;胃气不降,则君相失根,故见神魂旋转,故颠冒眩晕。此缘水泛而土湿,五苓散,二苓泽泻,利小便以泻湿,白术桂枝,燥土疏木而止悸。

1 瘦人者,土虚,故不濡养肌肉。土虚故湿盛,脐下悸者,湿盛木郁也。吐涎沫者,火逆上蒸,肺津涌泛也。颠眩者,胆木失根也。

按:此方可以治疗小儿口水多(呕二十二,猪苓散也可),成人的一切水旺饮多证,如空调病,汗不出即为湿等。此方不必虑其发汗,汗出湿泄,此主要是利小便为主,湿泄则汗出外达,此主要泻湿利水,太阳篇用是泻湿以解表,放心大胆用之。

痰饮二十三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卒然呕吐,心下痞闷,膈间有水,头眩心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生姜,半夏降逆而止呕,茯苓泄水而消满也。

1 卒然呕吐,此是痰饮致呕,甲木不降,则心痞头眩,隧路梗阻,乙木冲悸。半夏生姜降胃,茯苓泻湿。茯苓偏于利尿泻湿。

论;本条可以对比参考,528呕吐二十二,猪苓散,俱在膈上,而致呕吐,一为水一为痰,其实一理。本条痰饮致卒然呕吐。

痰饮二十四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饮停心下,阳不归根,升浮旋转,则生冒眩。此由土败水侮,故支饮上停。泽泻汤,白术补中而燥土,泽泻利水而排饮也。

论:本方煮的时间很短,又分温再服。

痰饮二十五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家津伤燥动,本当发渴,渴者,为饮去而欲解也。今呕吐之后,反不作渴,此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不能消受,是以作呕。新水虽吐,而支饮未去,是以呕后不渴。小半夏汤,半夏、生姜,降冲逆而排水饮也。

1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呕而不渴,此心下有支故也,此属饮家,小半夏汤主之。(呕五,此属支饮)(先区分呕家与饮家,呕家也是因痰饮致呕)

2 呕家本渴,先呕而后渴,是痰饮致呕,积饮即去,则不在呕,而津亡作渴,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是呕后而不渴,区别呕家,此为饮家。饮家者,火逆燥渴,先渴多饮,水逆不消,而见后呕也;饮家者,以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不能消受,是以作呕,是呕新进之水也,而支饮未去,是以呕后不渴。(对比呕五则知。)

3 此与呕吐五相同,是支饮内停导致呕吐,用呕吐辩别支饮。今反不渴,知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半夏荡浊降胃气之逆,生姜暖胃祛寒而降逆。

4 重申一遍;

  痰饮之呕,是火逆燥渴,多饮不消,呕出新水。此呕不渴,是因心下有支饮。

呕家之呕,也是因痰致呕,呕后积饮即去,津伤燥动,故本当发渴,渴者为呕家欲愈。

论;小半夏汤,半夏的剂量为一升,约130克,这么大的量,你敢用么。医生敢开,患者未必敢用,患者敢用,医生未必敢开。半夏,也是被庸论祸害的一味中药。小半夏汤泻支饮,小剂量也能愈,但心中当知,仲景标准剂量。大半夏汤,剂量是二升,半夏厚朴汤,也是一升,麦门冬汤,也是一升。余自已用麦门冬汤,就用了一升半夏,就一次,由于用麦冬剂量太大,脾胃不受,拉了三天,导致脱水,虚脱昏厥,初以为半夏之过,后知后觉,就是麦冬剂量太大导致的。半夏半升的剂量,余是常用,未见毒害与异常。

痰饮二十六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水停心下,火升作渴。饮而新水又停,是以作呕。

1 先渴后呕者,心下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新水又停,不能消受,是以后呕。后呕者,是燥渴新进之水也。先渴者,此为水停心下,火升作渴也,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利尿泄湿。

2 本条与上条,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痰饮,上条呕后不渴,是为痰饮内停。本条先渴后呕,此渴者,是为痰饮内停,而致燥渴。两条提纲不同,表达的却是一个意思。

论;痰饮四,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至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皆是土湿胃逆,肺逆不降,心下停水而来也。此若结于肠间,停瘀不流,这病就更加隐蔽了。

  本条提纲与上条提纲,先后顺序颠倒一下,就好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