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0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8-20
《素问.异法方宜论》【理论阐释】

   下面看[理论阐释]
第一个,是地理、地势与发病。
   本篇以地势使然,简明的回答了一个,一病而治各异的问题。
   所谓同病异治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五方的地势不同,地理、气候、物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了五方之人的居住条件、环境、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各自的不同,影响人的体质与疾病。所以五方之人得病各异,治法各有所宜嘛。
   下面就具体的根据咱们这篇的原文,进行了一些的分析,来说明这个道理。
( @ 地势有高低,地域有南北,气候有寒温,病发有不同。
   如本篇指出
北方“地高陵居,风寒冰冽”,“病生于内”。
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其病挛痹”。
   皆说明地势与气温特点和发病具有相关性。
 @ 饮食结构与习惯不同而发病有异。
   如
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以“痈疡”居多;
北方之域,由于“乐野处而乳食”,病以“脏寒生满病”为主。
   地域不同,所在地域人们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表现为单一性或偏嗜现象。……。
《素问.五脏生成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均记载偏嗜无味太过引起脏腑气血发病等。
笔记者摘自《内经讲义》)

   [理论阐释]第一个问题,最后这两行字,说本篇中砭石、毒药、灸焫、微针、导引、按蹻,是针对五方地域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在实践中创建的治疗工具与方法,对不同疾病各有其治疗的优势。是这样,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疾病,治疗使用的时候各有其优势。

第二点,就是圣人杂合以治
   要强调的就是圣人杂合以治,要能够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
   圣人杂合以治的问题,其实就给我们医生提出来,应该不断的学习,应该不断地掌握新技术,在《内经》时候,在本篇是提出了这样几种主要的治法。当然就是在《内经》的时候,治法也不仅如此,还有其它的疗法,只不过这五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或者说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治疗手段。
   (强调杂合以治)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这才是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有的精神,或者说是个品质问题,不断的学习,所谓精益求精,那么才能够在临床实践当中,遇到各类的疾病,我们可以采取相适宜的治疗方法。
   这不仅是这五种方法,包括现在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作为医生都应该多学习,而且要很好地掌握,正确的、恰当地使用到临床当中,来解决病人的疾苦,这才是根本的目的。
   所以圣人杂合以治,我看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不是说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技术,那就是离经判道了,就不是中医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新技术就是新技术,治疗疾病好,我们就应该采取。
   当然我们是中医,我们应该从中医这个理论的角度,从中医的思路来分析,该使哪些技术,不应该使哪些技术,不是说谁的技术新,我都得在每个病人身上都要使一使,那不一定,最古老的方法,最传统的方法,但是它最适合这个病人,我们当然要继续使用。
   技术不是以新产生的,和旧产生的来分优劣,而是以哪个能更好地来解决病人的疾苦分优劣,所以新的要学,传统的当然要学。区别它们的好坏,那就是看临床上效果如何,病人接受的程度如何。
   这是关于[理论阐释]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