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黄帝内经》有感(二)

 气定神闲1706 2022-02-11

华夏圣人,功揆天地。

华夏族为什么能在上万年,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饱经风霜,依然山河壮丽,百姓秀美。

就是得益于圣人们的庇护,和圣学的教化,使得我们华夏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即将亡国亡种的时候,每次都能转危为安。

黄帝时期,随着农业文明的快速发展,逐渐天人两分,人和天的交通发生断裂。

很多人脱离了法天则地的生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人们只能生活在自己发明的一套人文系统里面。

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不再能循天理而生活,随着物质文明的日渐丰富,甚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开始“生病”了。

群体性的大规模“生病”,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黄帝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黄帝和炎帝都是“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的圣王。

为了拯救子民于倒悬之急,黄帝写了《黄帝内经》,炎帝写了《神农本草经》。

来教化百姓,如何养生,如何治病,让大家都能合道地生活,重新搭上天地这辆顺风车。

这两部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根本源头和最高经典。

《黄帝内经》是一本天书,是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是真人真言,所以字字珠玑。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希望摘录一些“金句”来重点学习,不想却难以取舍,取舍之间总有沧海遗珠之憾。

现在让我们来重点学习摘录自《黄帝内经》的一段金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段经文是中医治病的至高思想。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让人理解“天人同构”的思想,按照天地四时变化规律来生活,使人永远都不生病为最高目的。

为什么学习中医的人,越学越觉得中医深不可测,越学越觉得中医的思想太伟大了?

因为中医的思想高度实在太高了。有多高呢?和天一样高。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现象也有所认知:笃信中医的人,性情比较豁达,看问题比较通透,人格和心智上都比较健全,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笃信西医的人思维比较极端,类似于玛雅人,性情比较偏执乖张。比较喜欢和别人唇枪舌剑。

这段经文应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阐述,画面感十足,生动形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十分享受,许多人都能过目不忘。

而且遣词造句优美高雅,义理也很好理解,可谓雅俗共赏。

可惜,仍然有一部分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的人,无法理解“治未病”的原理。

他们理解不了人“不生病”,为何还要治的道理?并认为现代医学这么发达,生病了再治也不迟。所以说,这是一群后知后觉的人。

举个例子。

我们的身边有时就有发生,某人去医院检查出五脏六腑有某种疾病,这时才想起来要治疗。

但遗憾的是,有的病人会遇上医生,拿着一堆检查化验报告单,无奈地宣布让人惊悚崩溃的结论:已经是晚期了,是不治之症。

大家仔细想想,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大家再仔细想想,有没有必要治未病?

再者有人愿意先生病,再把病治好的吗?答案是没有人愿意。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是在腠理,经络,臓腑三层传变。

如果让疾病长驱直入臓腑,那么有些疾病就很难治了。

当年扁鹊第三次望见蔡桓公时,就赶紧逃走。因为那时的蔡桓公,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而不可治了。

那么既然要“治未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病了?在病情确诊这一点上,中医和西医的分歧很大。

中医认为,你神清气爽,何病之有?

而西医言之凿凿,你通过机器检察化验的指标,偏离了大多数人的样本数据,你就是病了。即使你活蹦乱跳,神气活现。

中医认为,人体的检查是靠人体自身。自己有没有病,要靠自己对身体气机的感知。

西医则认为,人体的检查要靠仪器。

现在来谈谈中医“治未病”的战略和战术。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病了,是因为偏离了天道,“不正了”。“不正”给他“扶正”就好了。

中医的“扶正”方法有二:以正纠偏,以道治身;以偏纠偏,以兵治身。

以正纠偏,以道治身,就是庄子所说的: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老子说的:以正治国。

以偏纠偏,以兵治身,就是老子所说的:以奇用兵。中医用五行相克的原理来克制邪气,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诸如: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中医以偏纠偏的战术体系工具箱比较丰富。

主流的有:一治神,二养生,三针灸,四汤药。

中医的战术体系,治神是优先考虑的;再次考虑养生;能用针灸的,就不用汤药。

在现代医学的蛊惑之下,有些不明就里的人,认为中药就是中医,中医就是中药,这种认识是非常粗鄙的。

他们认为中医是好的,只要是中药,吃到肚子里也是好的。

孰不知,“药”的全称叫“毒药”,是药三分毒。

吃毒药,有病致病,无病则致人。如果吃错了药,药的毒性就会留在人体内。

如果病人吃的毒药偏性和身体里的偏性一致的话,就会迅速加重病情,《黄帝内经》称之为“甚病”,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

西医治病的战术则全部都是“以偏纠偏”,“以兵治身”。

如同暴君治国,只知杀戮而不知生养。

中医采用的是天然药物,讲究性味归经,是圣人根据天文地理,筛选出来的。

西医治病用的是化学合成药物。可怕的是西药的疗效,竟然是盲试出来的。

也就是说,西药是先给它发明出来,然后给全球不计其数的,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人服用,再看看这种药到底能治什么病。

好比,人把自己的眼睛先抠出来,再过红绿灯。动物过马路都不会先把自己眼睛抠出来。

所谓的现代医学发达,背后是资本在推动。它的灵魂就是收割。

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所有的药店都大张旗鼓,广而告之:“药品降价促销,会员打折优惠等等”。

这是以妄为常,是谋财害命,是伤天害理,是资本的帮凶。

而我们的先人,药店广而告之的则是:“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

这才是大医精神,是悬壶济世,是医者仁心,是中医的初心和使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