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治则治法)11.1.素问·异法方宜论

 昵称1Z7nN02j 2022-08-10 发布于福建

第七章  治则治法

治则治法是关于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它集中体现了《内经》为中医学所确立的治疗观点与实践思路。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应遵循的法则。《内经》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缓急、病治异同、补虚泻实、寒热温清、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因势利导、协调阴阳等一系列以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为目的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经受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是中医临证遣方用药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治法是在治则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不同性质、特点、病位、病变发展趋势等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如在“实则泻之”的原则指导下,根据病邪所在部位而有解表法、涌吐法、消导法、攻下法、利尿法等。在“虚则补之”的原则指导下,有益气法、温阳法、补血法、滋阴法,及“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等。在因势利导原则下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具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疾病,除了要确定治则、治法外,还要有实施治疗的相应手段,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内经》中所载的治疗手段十分丰富而全面,有许多一直流传到现在,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它包括针灸疗法、按摩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精神疗法、运动疗法、手术疗法等多种方法。

《内经》中有关治则治法的内容至今对临床仍有很大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其内容除了见于本章所选篇章外,更多的是散见于有关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断、病证的篇章中,学习时应善于归纳和领会。

第一节  素问·异法方宜论

题解  异法,指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指地方环境各有所宜。本篇讨论了由于居住地区不同,人们受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体质上的差异,因而产生的疾病有一定区别,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因地制宜的道理。正如张志聪所说∶“治病之法,各有异同,五方之民,居处衣食,受病治疗,各有所宜。”所以用“异法方宜”名篇。

提要  本篇讨论了我国东、西、北、南、中部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体质及发病的不同情况,指出五方常见病分别适宜于用砭石、毒药、灸螨、微针、导引按跻5种治疗手段来治疗。医生在治病时也必须因地、因人制宜,才能收到满意疗效。

原文一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1】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2】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3】叫盐者胜血【4】,故其民黑色疏理【5】叫其病皆为痈疡[6],其治宜貶石【7】逍,故夜石者,亦从东方来。

【注释】

【1】地势使然:地势,谓地理形势,此泛指各地区之间地理有高下、气候有寒温,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差异。使然,即造成这样。就是因地理形势造成这样。

[2]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域,指地区。始生,即开始发生.东方属木而像春,为天地阳气生发之始,故为“天地之所始生,

[3] 鱼者使人热中:古谓鱼性属火,多食则使热积于中而痈疡发于外。

[4] 盐者胜血:盐人血,少则滋养,过则为害。多食伤血,是以盐能使血脉凝涩,故能胜血。

[5] 黑色疏理:黑色,指皮肤色黑;菰理,即胰理疏松。多由过食咸.使血脉凝滞,血液不能充分运行于

肌表,而使展理疏松,血流迟缓,留连于肉理,皮肤多出现薰黑。

[6] 其病为痈疡:痈疡即疮疡。其病理多因过食盐,使血液凝涩,运行不畅,热毒内生,腐败肌膜而成。

[7] 貶石:古时的针器,用石头磨制而成。现代的毫针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破石刺之可以泄热活血,疏通经脉,用于血液凝涩之病。

原文二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⑴。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凶,其民不衣而為荐⑶,其民华食而脂肥⑷,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⑥,其治宜毒药⑹,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注释

[1] 天地之所收引:张介宾《类经》注:“天地之气,自西而降,故为天地之收引,而在时则应秋。”

[2] 陵居而多风,水土刖强:陵居,即依山陵而居。因地处高原故多风。水土刚强,是说水土之性刚硬。

[3] 不衣而褐荐:不衣,即不大讲究穿衣;褐,兽毛或粗麻布制成的短衣;荐,草席。此地之人.穿的是兽皮或着麻草编织的短衣。

【4】妇华食而脂肥: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以食鲜美,故人体脂肥.”脂肥,言身体健壮。《灵枢·卫气失常》云:“肉坚,皮满者肥,……脂者,其肉坚。"即多食肉脂食物故生活优厚,而体质多肥壮。

[5] 其病生于内:西方地处高陵,气候南杀,水土刚强,人生在此环境中,抵抗力强,外邪不易侵袭,疾病的产生多由于内因,如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

[6] 毒药:祛病邪之药物。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能攻其病,则谓之毒药。……药,谓草木虫鱼鸟兽之类,皆能除病者也

原文三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⑴。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⑵,藏寒生满病⑶,其治宜炎烟故灸炳【4】者,亦从北方来。

【注释】

[1]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张介宾《类经〉注:“天之阴在北,故其■闭藏,而在时则应冬.”北方地

势高,气候严寮,如四季中冬天的闭■之象,故曰闭栽之域.

【2】其民乐野处而乳食∶指经常在野外住宿而以牛羊乳为主食的游牧生活而言。

【3】藏寒生满病∶指当地人的气候比较寒冷,而人们久居野外,故易因内脏受寒而生胀满一类疾病。张介宾《类经》注∶“地气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脏寒。脏寒多滞,故生胀满。”

【4】灸炳∶炼(ruo音弱),烧也。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炳。"艾灸、火针、粹针,皆属此法。

原文四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1】,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2】,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胎【3】,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4】,其病挛痹【5】,其治宜微针【6】。故九针者【7】,亦从南方来。

【注释】

【1】南方者,天地所长养∶张介宾《类经》注∶"天之阳在南,故万物长养,而在时则应夏。"此指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如夏气,知宜万物生长。【2】其地下∶言南方地势低。

【3】 肘∶同腐,即经过腌制的食物,如豉、鲜、曲、酱类食物。

【4】致理而赤色∶即腠理致密。南方居民嗜食酸,酸性收敛,多食鱼而营养丰富,故腠理致密而皮肤色赤。

【5】挛痹∶挛是筋脉拘急,痹,是麻木不仁。肝主筋,酸入肝,嗜食酸,则肝液收敛,而筋失所养。况南方多水湿,人感之,则阳气伤,阳气柔是养筋。阳气伤,不能温煦筋膜,则挛急不伸,故易挛痹。

【6】微针∶即小针,指针体细小,加工精细的针具,即现在所用之毫针。因病在经络,故宜微针浅刺之,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7】九针∶古代针有九种。即镵针、员针、缇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九针论》)。

原文五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1】。其民食杂【2】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3】。其治宜导引按跻【4】。故跻引按跻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5】,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6】,知治之大体也【7】。

【注释】

【1】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此言中央区域法土,其地势平坦,气候寒暖适宜,故物产较其他地区丰富。【2】食杂∶食物种类繁多。

【3】其病多痿厥寒热∶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注∶“不劳则四肢不强,故其病多痿厥。痿厥,痿痹厥逆也。”吴邕《素问吴注》注∶“湿伤筋,则病痿弱;湿伤足,则病下厥,谓之逆冷也。中央当南北之冲,水火之所交袭,故病寒热。”

【4】导引按跻∶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导引,谓摇动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跻,谓捷举手足。”

【5】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处衣食之殊,治有针灸药饵之异,故圣人或随天之气,或合地之宜,或随人之病,或用针灸、毒药,或以导引按摩,杂合以治,各得其宜。”

【6】得病之情∶指能了解病情,如地区环境、生活习惯及体质等。【7】知治之大体∶指能掌握治病之法,做到因人、因地制宜。体,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