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乔龄萱作品丨难忘故乡皂荚树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我的故乡,和千千万万村庄一样掩映在葱茏绿树下,滚动着我斑斓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流年。记忆中的故乡,有扛犁晒麦织布拉车的乡亲,有嬉闹玩泥牵羊捉虫上树的孩童,有泥香粪臭淳朴勤劳的烟火,还有那伴着故乡成长的皂荚树。

老人们打开记忆的阀门也说不透皂荚树的年轮,那涝池边秀美地风姿妖娆了几百年吧!那躯干两成人伸臂才可合抱,树皮黑粗斑驳,中腰空洞弯曲,远观犹如慈祥的老人捡拾了一路地沧桑。硕大的树冠一半荫蔽着宽阔的路面,一半阴凉着脚下涝池的一方水域。传说有人举起竹竿敲下满地的枝叶与皂荚,晚上就莫名其妙鼻青脸肿,有人挥斧砍枝,村里大事层出小事不断,乡人意识到它的平安就是乡村的护符,从此这树在一代又一代地敬畏中骄傲成别样的风姿。

春晖融融,绿冠覆枝,涝池清涟微漾,白鸭悠游绿水之中,惹醉了背着书包的顽童,捡拾土块瓦砾奋力掷向闲鸭,群鸭慌乱四游,群童嬉笑开怀。也许皂荚树的绿影让群鸭倍觉安全,常常逃逸树下水中,哪想到空洞的树干藏匿了顽童的张狂,惊魂未定的群鸭突然再遭袭击,忙了腿脚,乱了水晕,乐了树洞中的童年。时有顽童携着土砾竹竿悄隐水上枝叶间守株待兔,猛然袭击树下水中休憩的鸭鹅,“嘎嘎嘎……”一阵魂飞魄散,小淘气们前仰后合险入水中,手抓枝干悬空乱蹬,树下上演了司马光砸缸地慌乱。之后慎之又慎,但上树依然。

涝池的水是村里大街小巷的雨水汇成的。那时雨水多,尤其夏季,把这宽阔的池子蓄得满沿外溢。雨过天晴,大姑娘小媳妇围满池边,把庄稼人衣服上的汗渍和泥巴搓进这清亮亮的水里。人们将粗壮的木头浸在水里以防木纹开裂,坐船对于北方孩子来说是憧憬又新奇的事情,孩童们便淌过浅水爬上木头撅起屁股颤微微站起来,有时没享受悠然反倒滑了一跤,惹来半岸惊呼,急的一众妇女在岸边跺着脚扯着嗓门唠叨一番。或者七八个孩童在木头上骑成行,手肩相扶,脚下肆意乱蹬,溅了头发,湿了衣衫,涟漪随着笑声乐到对岸的皂荚树下。若早早占得树下位置,凉凉爽爽无比惬意。沿着踩窝下去,岸边石头和翘起的树根刚好可置放洗衣板,硕大的树冠洒下半池阴凉,绿意点染半池清波,蝌蚪摇尾,燕子剪影,蜻蜓点水,对面欢腾池面景致一一尽收眼底。奋力撩起一掌水,一串串珍珠儿清爽爽透亮亮。微风拂皱清波,迷醉了眼睛,凉爽了心怀,好想让这惬意的时光躺在流年里永恒。洗完衣服再洗洗脚回家,路上回望几回,一树葱茏温婉了那燥热的时光。

夏夜的涝池蛙声四起,潮湿的气息凉爽了农人一天的疲惫。夕阳褪去,女人携着小凳,男人散着闲步,三三两两聚集于树下,家常里短地议论着,淳朴无邪地玩笑着,谁家收成好啦,娶妻添丁啦,儿女考学啦……大家自然分享一番,挤兑着当事人去身后的商店买糖买烟买瓜子,吃着乐着欢笑着,阵阵笑声惊的树上栖息的鸟雀扑棱棱得跟着乐似的。如若低语无欢气氛凝重,那必然是谁家有悲哀的事发生,谁又能乐得起来呢?唏嘘同情叹惋一番,连那一向活泼乱跑的孩子也安静了许多。树下的忧乐便是树的日子,层层叠叠枝枝叶叶伴着村人一起成长。

晚秋时节,扁扁的皂荚犹如放大的豆角,长椭圆形小船样悬在枝叶下已坚硬成熟。看着它由绿变黑再到熟透坠落,捡回晾干收藏在母亲的袋子里。待洗头时取出两三根熬到水褐红,一盆皂荚水全家用。母亲说头发里有三分人才,女孩子头发一定要好。每次我们姐弟的头发依次浸完皂荚水的营养洗干净了,母亲父亲才依次浸湿头发粘粘氤氲在水中的皂荚气,撒上让头皮灼热的洗衣粉来洗。那无私的爱滋养出了我们姐弟乌黑秀美的头发。我曾经利用上下学时上树摘、树下拣,攒了半蛇皮袋皂荚想让父母也能洗出美发,但母亲却硬生生分给了乡邻,她说皂荚是公共的,不可独享。那时,我才明白了村中长辈们干燥枯黄的头发上写满了无私淳朴的博爱。在那缺少今天文明的年月里,这最环保的洗头方式健康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秀发,以至多年以后,我常常捡回皂荚,重温原始地文明。

文盲外婆是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专治疑难杂症,身体生疮啦,眼有瘀肉啦,口有重舌啦……她总会用奇特的办法治疗,什么没长毛的幼鼠,端午不见太阳的青蛙,还有些不知名的草籽草根,当然还有皂荚。皂荚熬汤时,外婆总叮嘱我喝几口,后来才知道这可以开胃。当年村人中暑,外婆让喝两碗浓浓的皂荚水,便不治而愈。外婆说这树全身是宝,枝、叶、杆、种子都可入药,还有那生长缓慢的木材是绝好的家具材料。我幼小的心灵滋生出对外婆由衷地膜拜和对皂荚树无限地珍爱,以致从树下经过或捡拾几根皂荚时,都觉得无比地神圣与幸运。

游子如风筝总被故乡的那根绳牵绊着,每每回娘家时总会拽着这份牵绊再寻那树。多年之后,树依然葱茏,涝池绿藻覆面,水已搁浅,远远便迎来阵阵酸臭。当年树下水里欢腾的景象不再,留下了清冷的水、寂寥的街,皂荚树那熟悉的身影还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村中高大的楼房替代了土墙矮屋,水泥路面平整了曾经的泥泞,当年的愿望实现了,但人们的步子已跨出了村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这里在现代文明跋涉中也被深深地冷落了,也许我们这代人就是欢腾乡村最后的见证者。迎面响着音乐的电动三轮车上坐着一个低头把玩机器人的幼儿,安静的孩子,你可曾触摸到了树下的欢悦?我不禁为自己的思绪感到多余,在原始欢乐和现代文明碰撞下,后者显然更具诱惑力。但我还是觉得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点什么。

带着深深地眷恋,今年我再次探望那孤寂的树。可是!可是!它的踪影荡然无存,强烈地震撼揪的我心生疼。平坦的广场已掩埋了当年的涝池,广场南端建起了敞亮宽阔的村委会,三个老人一个孩子在健身器材边锻炼着,冷清又冷清……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时,再繁华的风景也会被新的文明取代,纵使万般不舍!

故乡的皂荚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乡人的成长,也丰盈了一个又一个童年的梦,不管在与不在,都是我心头最斑斓最珍贵的风景,与时间无关,更与距离无关,无法再见也无法遗忘,它将永久的伫立在心的一角!


作者简介:乔龄萱,本名:解利娟,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人,中华文学签约作家,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散文视野》《精短小说》《作家报》《教师报》《作家摇篮》《西部文学》等。部分作品收录于多种全国优秀作品集。在第十二届“作家报杯”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中获得金奖;在2016年度人物评奖暨世界感恩节海内外华语作品大奖赛中获得银奖;在第二届“文苑杯”全国闪小说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获《中华文学》2017年度文学奖诗歌组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