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周振华作品丨感悟几多人生几何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生命里缺少心酸史、苦难史、血泪史,恐怕也不会有辉煌史。

善良就是总为别人着想,总是换位思考,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却从来不占人便宜。

当你的诉求迎合了这个世界的需求,火花就有了。

跪拜大地是我灵魂深处的呐喊,也是我朝圣路上的箴言。

忠诚是刹那拦截子弹的胸膛,而不是高高举起的拳头。

创作就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绝无仅有。

文学似乎一直在主导我的人生,不管是苦辣酸甜还是喜怒哀乐,总是第一个向它吐露和倾诉。

人类尚存,文学就永远不会被边缘和遗忘,只是载体的置换与更迭。

当你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文学是最精锐的援兵。

请相信!强大的暗示和意念,或许使你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步入文学,进深无限,所要的东西彷佛都在那里。乃如“观天体日月之广袤,窥宇宙银河之浩繁”。

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文学或者说作家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贡献度到底有多大?好像没人去量化。但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展开研究的重大课题,我相信它的贡献一定是一组非常可观的数据。

我深信拥有完美文字储备的作家,一定拥有与之匹配的人品与人格。想背离都做不到,因为他们的作品来自他们的思想与灵魂。

十年前我梦中给《人民文学》投稿,十年后我又梦到为《人民文学》投稿。有人说我这叫“十年磨一梦!”。我说,我愿意做这样的梦!愿意做天天与《人民文学》有关的梦。万一有一天梦想成真呢!

70年间的十四位《人民文学》主编,他们都是文学的灯塔,默默地指引着中国文学的航程。

如果《人民文学》釆用了你的自然投稿,那就是你文学创作水平的金标准。

文学的力量,取决于有多少懂它爱它敬它的知己。

时代大转折,文学呈大作。

好散文是相似的,就像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从里到外洋溢着的美是如此的大同小异。

文学评论应该是作家之评之论,是作家长期的创作实践所累积的经验及见地。缺少文学创作实践或体验的评论,似乎就不那么学术与内行了。

好散文有点像美食,讲究新鲜、味道、放心。

精品文字来自不断地修改,一改再改;不断地打磨,一磨再磨;不断地榨取,一榨再榨。

调改文字的过程亦是修炼人生的过程,

一位作家是否虚伪或虚荣,他的简介或许在提示。

当作家是命中注定的。当一个怎样的作家也是注定了的。

有这样一个不成熟或尚未被认知的发现,那就是很多怀有大才能的人,曾经或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怀揣一个文学梦。文学梦才是人生的主梦,有了这个主梦,才能帮助每个人很好地实现你五彩缤纷的子梦,最终用文学将人生理想装点得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想留住作品,一生一世都不允许有丝毫的轻松和放松。

做人低调,不是压低嗓门儿,是本份,是老实,是本能地夹着尾巴。

著名作家老舍,优秀作家老舍,作家老舍,比比看!哪个份量重!

作家不是熟练工种,两作品之间没有更多可借鉴的东西,除了创作规律,文中的每一个文字乃至标点都要是崭新的。

一位杰出的作家,近似一部国家机器。

文学就是将每个字排列在最恰当的位置,使之字里乾坤。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是在统帅的笔杆子地指挥下。

一些官员们的那些先天不足的作品,总习惯以手中的权势予以填充和美图,然后兴致勃勃将它们送上大雅之堂。

天赋是阳光,悟性是土壤,勤奋是雨露,执着是种子,作品是郁郁葱葱的春天。

有很多的天真和单纯,其实是在装傻充愣。

文化趋同人类的性格,政治分孽人类的秉性。

靠作品提升的名气,越来越高。靠权势打出的品牌,转瞬即逝。

“三五牌”文学奖:奖项设置五光十色,颁奖目的五花八门,获奖嘉宾五湖四海。

你努力改正或克服的毛病与习性,是在进化你的基因。

有些作品拥抱大地后,可春风化雨。有些文字借助雷电后,会杀气腾腾。

当你感触到你的作品会让你有被啃食的感觉,可能也许它正在变成别人的营养。

如临大敌,作家不习惯单击,通常是扫射。

一位大牌作家,不亚于一位将军。

所有人的所有毛病好像都习惯安在别人身上,于是自我批评就成了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所以只能把它放在运动中进行。

中国人了不起!走进任何一个群体,仿佛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领导,他们的确都显示出了领导才华和鲜明的个性,领导谁都绰绰有余。

作家要做的事情就是码文字,把字码高,码漂亮,码出一个大美的造型。还要体现出造型的寓意、思想、哲理和价值。

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卢奇安说:“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其实,文学就能净化和润泽我们的灵魂。

艺术家可以自恋,但不能迷失方向,否则你就会在原地打转转。

作家群有两种典型的人,一种极狂,一种很轴,但他们的作品往往胜人一筹。

很多真诚的假话会得到真实的回报。比如您的气色真好!看上去您真年轻!

经典不老,青春永驻。经典不朽,精神永存。

人在高兴的时候,经典与你分享欢乐;人在悲伤的时候,经典与你分担忧愁。它像战友,也像老师,还像朋友。

作家的眼泪很多留给文学了,因为就像巴金说的: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情感。

想让人真实的佩服你,就要给人提供真实的理由。

作家的职业就是熟悉和掌握人类所从事的任何一个职业。

作家认为手中的笔比枪杀伤力更大,所以作家很少犯刑事罪。

有作品的人,才好辨识,才清澈剔透。作品越多,人品越真。

小说创作不易撞车,但散文创作就要极力错开,绕开,闪开,躲开,避开,不可不以为然。否则显得鲁莽,有失文雅。

好就美,所以看上去“好美”。美当然就好啊,所以这有多“美好”。

文字是作家手里的种子,春天撒下一把希望,秋天收获一地金黄。

作家拼的是文字功夫。怎么拼?各有各的秘密。

创作时先要把自己发射到某一高度,然后再实施你的创作高度。

作家的记忆,总是那么鲜活,水灵灵的,活蹦乱跳的,机灵古怪的、不管过去多少年,不霉、不变,鲜香依旧,犹如陈年老酒。

想象并非虚构,而是为写实置换或拓展空间。

散文创作不能走走停停,每次间断都是一次归零。就像频繁的换婚,最终很难走到“金婚”。

“散文无枪手,均由我中来。”

文学创作必须执著地往前走,往上走,往高走,往深山老林里走,面对崇山峻岭,劈荆斩棘,蹚出一条尚无先人走过的路。

记忆——散文的种子,播进泥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就会绽放很多好看的花朵。

好散文首先要体现文学特征、哲学特征,美学特征。其次要具有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情感含量。第三要具有可读性、科学性、逻辑性。第四要立意新颖,结构上乘,语式独出。第五要真切、静雅、纯粹。第六要高尚、尊贵、圣洁。最终让作品内在的美感染人的灵魂。

散文的打磨就是删繁,再删,就简,再简的过程。最后只剩一串圣洁的珍珠。

精读百家经典,才有望步入百家。

经典代表着国家的气质、形象,更代表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拥有多少经典,就有多少话语权;拥有什么样的经典,就有什么样的话语权。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受经典的影响。也许是一首诗,一篇散文、一本小说,一支歌曲,一部电影,一出戏剧,或许是书、画、经、赋、名言、警句、语录……。经典,通常会悄悄地改变着一个人、一家人、甚至一群人的命运。当然,是你在如饥似渴地永不停歇地学习经典,咀嚼经典,吸纳经典,敬畏经典之后的回馈。

唯有作品,能够将作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犄角旮旯的所有人性展露无疑。就算打去水分,分辨率也仍然极高。

人的记忆存储是浮动的,随时间推移,有贬值的,有升值的,还有一部分是恒定的。升值的那部分,已经刻在了生命中,不再轻易被磨灭。有些事情再久远在你的记忆中也永远是那么清晰。

艺术家的个性或感性,如果不受理性统治,那会令人毛骨悚然。

经典,就是人们频繁地穿梭于时空隧道在那里永不休止的相互争抢的精神宝贝。

文学可强壮筋骨,打通血脉,积蓄力量,激发潜能,净化心灵,逆袭人生。

创作是悟的过程,不是想的过程。

文学期刊的成败,要看从刊物里走出几位名家大家。

学养来自学识,书论来自书写,思想来自思考,名言出自名师。

虚心的服气,真诚的认输,虔诚的低垂,意味着开始步入了成功之路。这也仅仅是刚刚起步。

人兴艺,奏九分功效;艺托人,仅一成筹码。

东西不行,怎么都不灵!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微信把赤条条的你给卖了,价位很低,甚至拱手相送。

世上最讲信誉的是“果”,它决不辜负“因”对它的期望。

领悟大道之道,方通神明之明。

因果,能准确回答世界乃至宇宙间之所有为什么。

悟性能变现知识,但知识无法回向悟性。

文化自觉是艺术家的不竭动力。

相近的艺术,隔山万重;相近的技术,插锄就耪。

我弄不清孤独与孤单有多大区别,但我不畏孤独,却恐惧孤单。孤独是与灵魂的默默厮守,而孤单是渐渐陷入无助与凄凉。

任何人都防不胜防,因为他们是人,只要他们是人。

太阳下的人群是一个世界,月亮下的人心是另一个世界。

最可怕的人是与你亲和近的人,因为他们最清楚你的软肋。

血缘不等于亲情,当然亲情可以来自血缘。

每个人都会被人嫉妒。不管是谁,只要还活着。

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自身无潜在资源,亦谈不上开发。第二种是有资源但未开发出来。第三种是既有资源又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出来。

幸福,就是天天有好觉睡。

蜜蜂几乎不存在正常死亡,要么累死,要么战死。

平安才是家财万贯。

每一次健康达标的体检报告都价值连城!

凡老天安排或决定了的事情,请丝毫不要质疑!

贪婪地吞进的好东西,会带着血让你吐出来。

时间再牛也不会冲淡一切,总有一丝一缕的清晰永驻脑海。

人们总感叹时间的飞逝,其实是在叹息死亡的逼近。

人特别是五十岁以后都在紧紧围绕着他的“死”而活着,他们生活的一切完全由各自“死”的主题所主导着,计划着,支配着,统筹着,直至他们的死亡降临,他们围绕的那个“死”才与他们的灵魂一起罢工。

人生短到一瞬间。打个比方:每公里铁路铺设1840根枕木,如果把过的每一天,比做一根枕木,每一年走过365根枕木,约0.198公里,十年走1.98公里。人的一生如果能活到100岁,走过36500根枕木,也只有19.8公里,只是北京城区到首都国际机场的距离。但我们大多人活不到百岁,到80岁只能走过15.84公里,如果英年早逝,才仅仅走出去几公里。一生两站地而已!

“好人没好报”这句牢骚,误导了很多好人,鞭策了很多坏人。

贪婪的归宿是地狱,曾经的天堂只是短暂的小憩。

恶人曾生发过的善念无疑是真实的,善人曾闪念过的杀人动机也是令人惊恐的。

有求于你的奉承,是一朵朵美丽的罂粟。

向善人示弱和向恶人示弱结果是不一样的。

你的事事事好办,是因为别人的事在你这儿事事能办。

平静的能量远远超乎暴躁的力量,所以冲动往往被理性降服。

啥为心上人?就是在外人眼里认为她(他)所有丑的地方,都是最最让你心疼的地方。

人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脆弱,万事慈悲为怀。但与他所具有的风骨是两回事。

其实男人的情感也很脆弱,相对女人来说不过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人所有的憋屈、委屈、郁闷、烦躁、苦恼、不快、不悦、纠结,统统请到因果里找答案!

身体好的时候不想见医生,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医生才不想见你呢!

很少的钱可致人死,再多的钱不可救人活。

人活的在意,是在意死亡。

你不好的性格会一览无余地呈现给每一个人,所以随时会被众人轻易拿下。

欲求即空,欲空即得。上帝不会让谁吃亏,也不会便宜谁。

为什么人家是你的上司,因为总有一处在你之上。

能拥有一个完美人生的人,均是学习、领悟、运用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手。

真正的读书人很少罗列书名,多为引经据典。

人高低调过于假,人低高调过于傻。

学习贵在久恒。坚持可获得加速度的收益;放弃,那只好归零了。

书法离开文学很难往高走,文学离开书法些许无关大局。

学习书法,如果你能喊出百名古代书家,通临百篇经典碑帖,涉足百座古寺庙宇,发表百篇文学作品,结交百位知心书友,那,您的书法就应具底蕴了。

尚韵、尚法、尚意,归根到底是尚美。是将书法的无限个美置换一个立体的大美。

笔、墨、纸,为文房四宝中构成书法书写的三大要件。看它们!一个个有多柔软,可它们一旦相互作用起来,就能铸成“颜筋柳骨”。

书法家要具“心藏天地之格局,神植珠玉之骄润”其双重修为或矛盾秉性,才能驾驭书法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书法家!

如果您的书艺与您的书论不相吻合不相匹配或南辕北辙,那请问您的自信缘何而来?您云山雾罩的夸夸其谈就不怕误人子弟!

书法一定要好好书写。好好书写写不好与不好好书写写不好,是两种心境或心态。前者总有一天会写好,后者永远不会写多好。

书法的正大气象,来自书家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豁达胸襟和一颗向上向善的悲悯之心。

如果人不高,你的书法永远不会有多高;如果书法有一天高了,那是你这个人一定高了。

人正,书高;人善,书端;人勤,书老;人清,书贵。

当书法成为信仰,你朝圣的脚步就会变得坚实而急促,你的灵魂会发出强烈的呼唤,你的心早已提前抵达。

书法是最能为作家的身价添加筹码的筹码。字好!你的文学气象会更加宏大,口碑会更加立体,名望也更加高耸。因此,作家应该经意书法与文学的匹配。

学好书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于是,吾觉得需九挂马车方可拖动。一挂:天赋、心智、灵性;二挂:苦难、坎坷、血泪;三挂:学问、学养、学识;四挂:虔诚、敬畏、挚爱;五挂:经历、阅历、心历;六挂:恋帖、嚼帖、攻帖;七挂:心到、意贯、气满;八挂:发奋、毅力、久恒;九挂:传统、时代、个性。

小字无功底,大字仅毛皮;小字功夫深,大字含真金;小字学问大,大字书天下。

毅力,就是在超理性的状态下,坚定信念,磨炼意志,蔑视障碍,粉碎阻挠,执着奋进的过程。

一个人的吃苦、勤奋、孝顺等,如果让人看出来了,那旁人会视而不见。

当你真正悟出了廉政的真谛,你会由衷地敬仰它,赞美它,感恩它,跪拜它!因为它才是你仕途上的“贵人”!

有些人后院起火,是因为堆放的杂物太多。

酒桌上的所谓誓言均为戏言,官场上的所谓知己易为异己。

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但法律只涉及了贪污,浪费似乎一直逍遥。

佛能否保佑你,其实你心里最清楚明白。

心走偏了,佛龛再考究,贡品再高档,内心再虔诚,佛也不屑一顾。

去十次五台山,也不如放下一次贪念。

能力强不如定力好走得更稳当,更长远。

佛不佑贪官,从来不管闲事。

人生苦短,每一个“生日”在哪里过就显得尤为重要!

没了定力,能力、动力、精力、魄力、智力,似乎都在帮倒忙。

人来到这个世上,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与“诱惑”拔河。妥协了,放弃了,人生就输了。

当人过度膨胀的时候,他自己都时常预感到将要出事。可是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像泼出去的水。

活着是最大的事,健康是最大的福,长寿是最大的官。

2019年10月16日于乐山斋


作者简介:周振华,字博际,号乐山斋人。北京昌平人。北京市昌平区文联名誉主席。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文联第七、第八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三届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全国政协老干部局文艺顾问。北京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文学作品见《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散文报》《十月》《散文百家》《北京文学》《散文》(海外版)《山花》等报刊。出版散文集《原野恋歌》《乡音乡情》《跪拜大地》《我爱北京》《温暖记忆》《周振华文集》《真诚与感恩》等7部,作品近200万字。

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羲之书画报》《中国书法学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北京文艺》《今日文艺报》《华夏艺苑》《北京文学》《北京观察》《北京纪事》《奥凯航空》《人物》《中外名流》《中关村》《海内与海外》《西部散文选刊》《中国艺术家》《中国美术》《中国书法》等报刊和《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青网》《荣宝斋》《书艺公社》《中国书法家论坛》等大型网站及媒体平台。为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北京文学》《中外名流》《文艺报》《今日文艺报》等名刊题写文学作品标题。由《中国书店》出版周振华书法全集十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