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王捍红作品 | 黄杨山下夕阳烈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散原创总编手册 —— 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19“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展示(200)

悠悠古祠菉猗堂。世外桃源接霞庄。气宇恢宏金台寺……珠海斗门之行有二十余日了,那些景致情思却一直在脑海里盘桓,挥之不去。

建于明朝景泰年间的菉猗堂,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魏王赵匡美后裔的祖祠,由魏王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四世祖赵梅南的别名“菉猗”命名。“菉猗”一词源于《诗经·淇澳》,是“绿竹茂盛”的意思。菉猗堂是典型的南方沿海建筑风格,三进院落四合式布局,整体结构古朴典雅。

菉猗堂的蚝壳墙最吸引我的眼光。蚝壳低廉、冬暖夏凉,防台风性能好,古人喜欢用之造墙。无数青灰色的蚝壳整整齐齐排列成墙,遮风挡雨,屹立几百年不倒,这蚝壳墙里透着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和变通。

驻足那一排悬于墙上的赵姓历代祖先的画像前,竟生出一股时间停滞的恍惚之感。那些或威严、或肃穆、或高雅、或和蔼的男子的眼光同时从黄袍、官袍、华服、布衣里跳出来直视你,第一个便是目光炯炯的宋太祖赵匡胤。

从没见过皇亲国戚的我,在这里还见到了宋魏王的第三十代传人赵承华。他告诉我们,早在1203年,就已经有赵宋皇室的后裔入广东任职,1250年宋室后人已经在斗门地区居住。菉猗堂所祀的赵梅南是名动当时的理学家和诗人,在族人中地位很高,不仅因为他的道学文章,更在于他的民族气节。他爱竹,曾写诗云:“但存方寸有余地,不可一日无此君”。作为一个覆灭王朝的后裔,面对异族入主中原,他隐居于黄杨山不仕,绝意功名,并且乐善好施、爱乡爱民。 有了他的影响,南门赵氏诗礼传家,好学之风、助人之风绵延不绝。

谈到他的祖先时,这位77岁的老人难掩得意崇敬之情,当回答人们“你现在过得如何?”的提问时,满满的笑意从他眼角眉梢的皱纹里溢出来:“好,过得好!”。操着斗门乡下口音,骨子里流着皇家的血液,他的神情有着与挂在墙上的先祖们一脉相承的相似。

赵承华还带我们走进被称为南国唯一南宋皇裔庄园的接霞庄。据介绍,接霞庄建于清代嘉庆初年,是赵家能干的先辈建造的一个私家庄园。十多座青砖瓦房、花园、荷花池、崇基堂、文馆、武馆、暖阁、马房,还有一条大马路横贯全庄。所有的屋子都是用巨大的花岗石作基础,连那些小小的、卑微的地漏,也是用整块花岗石精细雕凿而成……何其奢华、富贵!

信步走来,除了庄前的吊桥和护庄河让我觉出一些皇家后裔的气派外,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的接霞庄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脉脉的余晖洒在古旧的石板路上,红灯笼在青砖瓦房的屋檐下随风轻轻摇摆。蓬勃如盖的榕树在水中投下一大片一大片温柔的影子,粉色的荷花在挤挤挨挨的荷叶间探出头,小小的七里香在角落的竹篱笆上默默吐露着芬芳。摆摊的老人在打盹儿,篮筐里散落着几个番石榴和木瓜,鸡犬虫鸣之声相闻。不见细腻不见奢靡,有的是粗粝、古朴、清新和大气。

离开时,回望夕阳笼罩的古村,真是名副其实的接霞庄!

金台寺则是另外一番气象。

公元1279年,蒙古铁蹄横扫中原,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气数将尽。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宋末三杰”为代表的精英,殊死抵抗。

最后一战:崖山。结果:宋军覆灭。被俘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目睹了崖山海战中最惨烈的一幕——无力回天的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投海而亡。其余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张世杰率余部突围,在南海遇狂风,舟覆而亡,遗体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麓。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后慷慨赴死。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隐居于黄杨山第二峰腰,取名“金台精舍”,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这就是“金台寺”的来历。

如今的金台寺依山造势,面水环山,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凭栏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还传说来此拜佛祈福十分灵验,所以香客游人甚众,还曾被评为珠海市十佳风景区之一。

心中不禁生起个疑问: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古建筑一直都是最初的模样吗?这些建筑真能历时代风雨而巍然屹立吗?

非也。

金台寺主体建筑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被拆掉,其余在1981年兴建发电站时彻底毁掉。现在所见的金台寺为1992年重建。

接霞庄毁于日本鬼子的大火,未被烧掉的毁于文革“破四旧”和修粮库。

菉猗堂命运稍好,民国时期被作为村内学校之用。文革时期,成为当地中共党支部的办公室。近年来,政府将最左边的祠堂交还给赵姓后人。

再庄严、再气派、再结实的建筑,在战争、运动、台风等人祸天灾面前都变得不堪一击。但我为菉猗堂里赵姓后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屹立200多年不倒的蚝壳墙而感动,对接霞庄里村民悠然宁静的生活心生向往,当我教着一代代的学生背着文天祥的诗句时,孩子们和我一样心潮澎湃。

书上说,“崖山海战”不仅是宋亡标志,而且还被很多国外史学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终结”。即“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五月的南国,夕阳正烈。我的目光掠过青翠葱茏的黄杨山,拂开历史的尘烟,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倾覆,仅此而已。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基因不会断流,岁月、风雨阻隔不了,战争、强权亦不行。


作者简介:王捍红,武汉人,教育硕士。中山市诗歌学会会员,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发表在《诗林》《诗潮》《粤港澳大湾区诗汇》《中山日报》《香山文学》等刊物,入选文集。多篇诗作和小说获各类奖项,诗歌《牵挂》入选2015“中国诗经奖”100首,获中山市中秋诗赛二等奖,短篇小说《蓝孔雀》获香山文学奖。出版长篇小说《天音里人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