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学军笔记 快速踏入中医之门有方法(上)

 愚公移山之志 2020-08-20
学习中医如何才能尽快入门,找到一条简洁且有效的通道,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在学习中医之前,没有进行一番思考,没有就如何更简洁的学习中医进行思考,而是听到哪本书好就去看哪本书,这样最终将会走很多弯路,自己一头雾水,很难学到有价值的中医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率的学习好中医知识呢。俗话说得好,学习要纲举目张,真正要想在短时间内学会中医,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医的核心理念,那就一定要纲举目张,也就是先从最根本的地方去寻找入口,从最本质的层面上去学习,把最本质的东西学习明白了之后。我们的大方向才不会错,然后我们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样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否则,我们一头钻进书本里,医书浩瀚,理义精微,光《伤寒杂病论》一部著作的注解,解说,就有一千多种,我们如何去看?我们有多大的精力在短时间看明白?那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如何来抓纲。
首先要明白人为什么会病,以及人是怎样病的。什么情况下才不会生病。我们知道了病,然后才有相对应的治疗方法,这样学习我们才会成为一个聪明的中医,这样学习才能更快,学起来更简洁。比如说人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是不生病的呢,很多人说,能吃,能喝,能睡这就是不病的。这样回答没毛病,但是相当肤浅。当人体元气充足,正气充足,也就是《皇帝内经》上所说的那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换句话说,只要我正气存内,那么这种情况下,邪气是不能侵犯我的,是不得病的。那么为什么会得病了,那是因为正气先亏,邪气所凑,这是李东垣看了很多经典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元气的充足就是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元气充足的人是不得病的,那么怎样才是元气充足呢?脾胃之气无所伤,消化吸收就好,气血就充足,然后才能滋养元气,元气充足人就不得病。那么,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是脾胃之气无伤的呢,有没有脾胃之气无所伤的?所以我们学医要学的聪明。中医难学吗,很多人都说难学,其实不难学,关键是我们找到学习方法,从哪个地方入手非常关键。比如说先从中气入手,从阴阳五行,从脏腑,然后从病因病机治法入手,一个一个学一个一个去背,非常难,内容也非常多,背完中医基本理论,背中药,背完中药被方剂,背完方剂背诊断,背完诊断,背内科,妇科,如果说我们总是从这些个角度去学,学三年学五年我们很难学会。所以说学了本科学硕士学完硕士学博士,最后才出徒。
但是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把握,需要明理,把生命的规律明白了,我们再去学中医,再去看中医,那就简洁了许多。我们刚才说了人怎么才能不病,元气充足,元气如何充足,脾胃之气无所伤,李东垣又说,若脾胃之气本弱,饮食致病,则脾胃之气即伤。脾胃之气本弱,就是你脾胃之气本来就弱了,你的饮食,就会致病,脾胃之气就损伤了。脾胃之气损伤之后,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李东垣把这些话说的非常明确,思路非常清晰。大家是否能悟到这种关系。学习中医也好我们应用于临床也好,我们找不到这些内在的关系找不到一个重点,你就闷头去学,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的。《黄帝内经》上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胃气能够决生死,没有胃气人就死了,有了胃气人就活了。得病的时候,保护住胃气,则利于恢复,如果硬要从攻邪的角度出发,没有保护胃气,也就是没有遵循《黄帝内经》的那句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你没有去保护胃气,于是呢,猝死,猝急死亡,不但并没有治疗好,而且让病人的病情加重。这样理解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就没有把胃气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看待,也就是没有触摸到生命的运行规。事实上胃气本来就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活一口气无非也就是这口气血。气血都由脾胃所生化。你不护胃气,不保护患者气血生化之源,自然也就走向疾病,走向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