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国学·说家风:《大学》篇】命运,原来与家风有如此重要的关系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大学》开讲第43天。

今天我们谈谈命运的问题。

何为命运?

你是谁家孩子,就是命。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就是运。家风一变,命运就变。

为什么很多人终老一生也无从改变?

因为家风没改变。

读书长大的孩子跟玩手机长大的孩子,所得到的回报自然不同;从小接受父母的道德、正义、宽容和理解的教育,与那些遗传父母暴力、自私、狭隘与侥幸的孩子,命运也不一样。

譬如。天津夫妻俩带着孩子,到武警医院合伙把医生杀死。除了惊爆和谴责外,我们来思考家风的问题。因为,一个家庭里问题处理的能力、方式和方法也是家风。而这个家庭选择了极端,选择了走上死路。

“富不过三代”是老话题了。实际就是家风的问题。什么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天津这个家庭连一代都没过去,把日子过成了“胎死腹中”。

好日子、坏日子、长日子、短日子都取决于父母。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后代。

为什么有的家过得舒心富裕,有的家过得优雅大气,有的家过得红红火火,而有的家却过得委屈贫穷、低贱庸俗、唠叨漫天、鸡飞狗跳、甚至冷冷清清?

家风的问题。

文学巨匠矛盾的父亲沈永锡,年轻时拥护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临终留下遗言,望儿子沈雁冰、沈泽民将来成为振兴实业的人才,并嘱咐他们“不要误解自由、平等”,“要以天下为己任”。

而母亲陈爱珠,通晓文史。为英年早逝的丈夫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上联写了丈夫学识、经历和抱负,下连表达了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和真诚敬意,并决心把两个孩子教育成人。这里的“百身莫赎”,是指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从这一副挽,充分彰显了沈氏这个家庭“重学有志,忧国忧家”的良好家风。所以,矛盾的成就不是偶然的。

《大学》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怎么讲?

没有父母爱好仁义,子女却喜欢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的。这事不成立。当然,子女也会遗传和继承父母的优良家风,做起事来定会善始善终。由此看来,有规矩,有成就,有志向的孩子,定会有个好的家风。

《大学》又说: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如果具备了尚好的家风,赚钱的事、发家的事就不是个事。没有哪个地方不可以创业,不可以做事,不可以赚钱。

实则,“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在《大学》里的本意是领导阶层和下属百姓的关系。“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说的是上下同欲,仁义同心,国库里的钱就会充盈,就会丰厚。

如此,是一个国家的富强的根本。但,社会、组织、家庭概莫能外。

最后用中国近代学者赵藩,为老家云南剑川向湖村赵氏宗祠亲自撰题的对联当作结尾吧:

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

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zhan)。

勉旃,是勉励的意思。让我们互相勉励,一起承袭、树立、创新一个好家风。如此,命运可变矣。

今天的原文是: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

微国学创始人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