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微国学·说家风

中庸


文/张建云

《中庸》开讲第69天。

一篇好的文章,不单作者满意,更重要的是读者满意。确切地说,不是作家在发声,而是作家懂得读者的心声,替读者发声。作家,是站在读者身后写文章的人。企业家亦然。政治家亦然。

一个跑得比别人快的人,叫“领先”;跑在别人前面,带领大家实现自己愿望的人,叫“领导”;一直跟随在众人的身后,观察众人的需求,然后跑到众人前面,振臂一呼,帮助大家实现需求的人,叫“领袖”。

《中庸》说:待其人而后行。

意思是,拭目以待,得志众人,伺机后行。往哪里行?与众人相向而行。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也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老子把天地比作圣人,或者说圣人要像天地一样既有能量,还要无私。原文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译成白话文是:天地之所以能永久存在,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的运动变化规律而存在,而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平衡的集合。因此,圣人如天地,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领袖;不稀罕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享受置之度外,反而更好的,更多的得到保护和保障。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成功很简单: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

儒、释、道以及世界上一切圣人或者伟人,呕心沥血、栉风沐雨,都是在为别人实现愿望,从而获得尊敬和追随的。帮一个人实现愿望,是爱情;帮二个人实现愿望,叫婚姻;帮一家人实现愿望,叫家长;帮一群人实现愿望,叫群主;帮一个县的老百姓实现愿望,叫焦裕禄。

佛家对年长德高的僧人,称之为“大德”,寓意佛或菩萨。孔子在《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讲:“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里的“不失其所”是不失其德,不失其本分的意思,这样的人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便是真正的长寿秘诀。所以,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人,一直长寿,永不死亡。

《中庸》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这里的“凝”,是“道”的凝聚、凝固、庄重、深厚之意。譬如凝神、凝聚和凝寒(严寒)、凝湛(深湛清澈)。“至道”,指的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学说,最好的成就,最好的企业,最好的道德及政治制度等等。

说得更通俗就是,人如果不具备大德,就不会拥有最好的学说,最高的成就,最佳的客户,最明朗的政治,甚至最忠诚的拥护者。

所以,为人民服务是任何一个执政党要做的事。也如同佛祖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关爱: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教育,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修养人格、培育品德;二是,提高能力,树立心志,为更多的人服务。如此大德,可成大事。无论佛祖、上帝、圣人,无论局长、市长、董事长,无论作家、书家、艺术家,无论老师、父母、朋友圈,无论你家孩子、他家孩子、所有孩子。

今天的原文是:

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微国学创始人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