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面对孩子错误:且慢下手,三思后行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张建云国学家风课

关注


文/张建云

《孟子》第124天开讲。

很多父母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就是看见孩子有错立刻就说,一遍不听就说两遍,两遍不行就多说几遍。后来就形成固有的批评模式。

譬如。

孩子在玩手机。

妈妈:你怎么又玩手机?给你说了多少回了,别老玩手机,你这孩子怎么总不听呢!

女儿:谁老玩了,我刚玩20分钟。

妈妈:20分钟还不行,时间是金钱你知道吗,照这样下去你觉得你有未来吗?

......

这是一种“风大雨点小”似的批评。风,就是父母的语言、脾气说来就来。雨点小,说得是根本滋润不了孩子干涸的心。

如果父母不改变,孩子很容易形成逆反。很多父母无从改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到最后,孩子本来应该有个好的成绩,好的大学,却把美好的理想洒落一地,只剩下枝头的树叶映衬生活。

这恰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演:父亲喝多了,与孩子发了一顿脾气。

浓睡不消残酒。

演:起床之后还觉得难受。

试问卷帘人,

演:问照料一夜、担心一夜的妻子:我没出丑吧?

却道海棠依旧。

演:妻子说,奴妾倒是没事,只不过你儿子被你吼了一顿。

知否,知否?

演:儿子在心里怒怨: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应是绿肥红瘦。

演:我红色的理想都被你们打翻在地,而如今只剩下看着还略有生机的绿叶鹊跃枝头......

我们注意,这样的父母在批评中爱用3个字眼,1个手法。

3个字眼:1、你怎么“又”玩手机的“又”;2、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别“老”玩手机的“老”;3、你这孩子怎么“总”不听呢的“总”。

1个手法是:虚拟夸张化。如:20分钟还不行,时间是金钱你知道吗,照这样下去你觉得你有未来吗?

把20分钟的玩手机和“时间是金钱”“你的未来很不堪”来虚化夸张。另孩子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他听不懂,真的听不懂,不知道20分钟和金钱和未来有什么关系?

多数家长忘记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孩子玩手机解决玩手机的问题,别上升到人格问题,对党不忠诚,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问题。

这些家长如法炮制,把“3+1批评法”运用的活灵活现。

如。

孩子作业错了。

你怎么又错了?给你说了多少回了,别老错,细心点,你这孩子怎么总记不住呢!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知道吗?照这样下去你觉得你还有出路吗,你还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吗?

......

再如。

孩子懒床。

你怎么又不起床呢?给你说了多少回了,别老那么懒,你这孩子怎么总让我不省心呀!

懒惰,就是自暴自弃!没出息的人没出路,你就不能给我争点气,你还是个孝敬孩子吗?

......

实际,父母需要解决的是孩子错题和懒床问题,太多人上纲上线,给孩子扣了一个老大的帽子,孩子觉得人生无望,我就这样了!

很多家庭都会在同一个问题,同一个错误上跌倒,就是没有总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说着同样的错话,做着同样的错事。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这是诸多家长犯的3个错误。

1、行之而不著焉。自己的行为不知道总结,总是被怒气牵引,被表面现象迷糊。一个不会总结错误的父母是很可怜的。因为一生、或几代人都在同一个错误上,同一种说话语气上,同一等做事思维上失败。

2、习矣而不察焉。即便是学习了、实践了,每天都在做,但不知道从中吸取经验,就是传统文化中说的:没有开悟。做了一辈子糊涂父母,生了孩子继续跟着糊涂。

3、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一直认为理想很远,很高,便不敢上路,不敢攀登。实际,多数人就在奔赴成功和幸福的大道上,只是不知道,不珍惜。如同一个司机从高速公路上把车子开到下道来还抱怨:这路怎么这样难走,这样狭窄。

众也,就是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啦!

对于孩子错误,家长应该懂得“滞后处理原则”。既看到孩子错了,应该管住嘴,打开心,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找没人地方把孩子错误记录下来,再思考解决办法,等到晚上、或者周末再去解决。

心理学有个“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有专家点评说,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我的建议是对孩子的错误都不用见面谈,写个言简意赅的纸条告知就可以了。但纸条要温暖,要清晰,要让孩子服气。

我与孩子写了很多纸条,也写了很多封信,这样没有尴尬,还能控制怒气,并且孩子也喜欢。

每个家长都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和成为问题。但太多父母确实是问题的制造者和始作俑者。

面对孩子问题,且慢下手,三思后行!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