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登上高楼写下一诗《长安秋望》,短短二十字,千年来广为传诵

 qiangk4kzk8us4 2020-08-20

自战国楚人宋玉在名作《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寄寓自己怀才不遇以来,我国古代诗词史上便有了悲秋这一文化现象。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历朝历代文人为此纷纷挥洒笔墨,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悲秋作品。如杜甫在艰苦潦倒的处境下,所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也有一些诗词,是秋天的赞歌。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长安秋望》,便是高度赞赏了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它出自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之手,是杜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据记载,自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居住在长安开始,所写诗歌就多咏长安景色。《长安秋望》便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一首。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首句“楼倚霜树外”,即楼阁倚在经霜后的树林之上。很显然,杜牧这句诗是为了点出自己“望”的状态。但值得一提的是,它并没有选择从正面去描写,反而是侧面烘托。即以高楼靠着霜树巍然屹立,突出杜牧登上高楼倚栏伫立。同时高楼要比霜树高,也就突出了杜牧登上的高楼是长安的最高点,可以进行题中所说的“秋望”。

次句“镜天无一毫”,也就是杜牧登上高楼秋望的景色,即天空没有一片云彩,如明镜般澄洁明净。由此可见,秋天不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红藕香残玉簟秋”,它也可以有高远辽阔,令人陶醉的一面。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牧笔下澄洁明净的天色,其实也就是杜牧当时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的写照。

最后两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写的则是杜牧远望中的终南山。它的意思是说,终南山峻拔入云的气势,与秋色的高远辽阔可以一赛高低。我们说终南山是一个具体有形的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但杜牧却在这首诗中,别出心裁地用终南山衬托秋色,将它的高远辽阔表达到了极致。因为终南山本身就已经够高远辽廓了。

当然,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心境,他对秋色的观赏角度和感受也是不同的。相对于绝大多数诗人的凄清萧瑟来说,杜牧的澄洁明净和高远辽阔,无疑可以给人积极向上的一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诗中的秋色特征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人格化特征。即表现了杜牧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而这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纵观杜牧的这首诗,主要是写了他登上高楼后的所见所感。即鸟瞰长安,眺望终南山,杜牧眼中所展现的是一派澄洁明净、高远寥廓的景色。虽然《长安秋望》只有短短二十字,但千年来广为传诵,正如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如果是你,你眼中的秋色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