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杜牧《长安秋望》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在高楼之上,我倚着栏杆,遥望霜树站立在野外。明镜似的天空,没有一毫纤云。
高耸的南山与清爽的秋色,气势上两两相互争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赏析

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写长安秋色的一首诗。
长安在当时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市,诗人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经宰相周墀的帮助,得以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担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因而心情较好,对长安景色多加吟咏。此诗,大概就是作于此时。
一二句,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是说,在高楼之上,我倚着栏杆,遥望霜树站立在野外。明镜似的天空,没有一毫纤云。
三四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说,高耸的南山与清爽的秋色,气势上两两相互争高。
诗中描写出长安秋天的特色:高楼林立,霜树遍地,天色澄明,万里无云,高耸南山,怡人秋色,美不胜收。
诗人写出这些特定景物的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与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一样高洁。
诗中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将“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进行了虚实对比。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从而达到以实景衬托虚景的独特效果。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南山有隐逸之意,秋色有澄明之意,它们比较的不仅仅是高下之美,而是气韵之美、品质之美、内涵之美。
有形的长安是美丽的,无形的长安也是美丽的。
长安,在诗人眼中,是怎么看怎么美。
长安,还是唐朝的国都,政治中心,诗人对于长安秋色明镜似的书写,实际上也寄希望于国家政治的清明。只有朝廷清明了,天下才能太平。
诗人内心的高洁与长安秋色融为一体,他多么希望长安的朝堂也是如此天朗气清啊。
不久后,杜牧三次申请外放湖州,从一个侧面回答了杜牧的政治理想的破灭。
不管怎样,长安的美,在杜牧笔下,因独特的气势,依然让人心驰神往。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