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王海溶作品 | 鸣沙山趣游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想往沙漠是缘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经历,也是缘于明信片上夕阳下的沙山骆驼和那一串串长长的脚窝。  

去西部之旅的第一站便是名扬天下的鸣沙山。憧憬中的沙山瀚海,驼队蹒跚和那袅娜如柳的月牙泉,想想都叫人心动意颤!加上二天一夜下了汽车上火车,似闷罐一样的高铁车厢,枯燥的隆隆声,坐的是人困马乏,头懵脑涨,所以这漫漫西行路上第一个景点显得尤为重要。  

事情总是会有一些阴差阳错。下午三时在柳园站下了火车改乘旅游大巴赶往鸣沙山时,接游客的大巴竟然没有接到通知,这一下游客是炸了锅了。旅游线路是经过精确的时间计算的,赶到景点下午四点,游客们一番准备,骑骆驼逛沙山刚好在鸣沙山上看夕阳的。这一来可是遭了糕了,千里万里赶过来的第一个景点就这样眼看要泡了汤了。  

我们无奈地在站前空地上等待。太阳照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显得那么无能为力,晃晃地悬在空中,空气凉了很多。人们焦躁的乱发着议论,导游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转着圈的安抚游客,不停地拨打着电话。还好,旅行社中途截了一辆返空的大巴二十分钟赶到了柳园,游客们得救了似的,提着行李纷纷上了车。  

一路狂奔,紧赶慢赶到鸣沙山已经是快要日落西山了!  

像是久逢的情人约会,一眼望见那广袤无垠,金光灿灿和那绸缎般平整光滑的鸣沙山,竟然像见到情人一样心跳怦怦。急不可耐的办理好门票手续,手忙脚乱的穿上像驼脚样的防沙鞋,急切地向山前跑去。  

夕阳下的沙山。浩瀚无垠,跌宕起伏。锋利的山脊让那层层沙海有了折痕,光斑下的阴影让沙山俨然似埃及金字塔般棱角分明。那步履蹒跚的长长驼队,透视着生命艰韧的深深脚窝,向着云天的一端无限延展。一切都那么富于想象,一切都那么真实地撞击着感观视角,真的像一张明信片镶嵌在天地之间……  

一进了沙山景区就蒙了。眼看离夕阳西下时间不多了,不知道是该骑骆驼逛山还是找角度拍照,心里慌慌的不置可否。为了争取时间一进景区大家一边小跑般急走,一边商议怎样才能有效利用这点时间。在儿子的提议下来到沙山必得尝试一下骑骆驼的滋味,于是不由分说直奔驼群而去。  

只见那大批驼群,一个个高大威猛,却又温柔娴静般静静伫立着。或深或浅的绒绒驼毛,将那巨物装扮得滚圆可爱。高耸的驼峰像两座小山脊,一看就有一种安全感。巨大的驼掌稳稳地扎在沙窝里,坚实稳当。“挑一匹漂亮点的!”一边喊着一边在驼群里搜寻。不想孩子们一个个都骑上去了,怱忙中也顾不了许多了,只见牵驼人将缰绳轻轻一抖,眼前那骆驼便乖乖的前膝卧地,伸长脖颈高昂着头。只是那空灵的大眼睛漫无目的的朝前远眺,嘴里无所谓的反刍着,鼻子里时不时喷着热气。“上不上?”顾不得嫌弃那头骆驼并不高大漂亮,便颤惊惊地跨上坐骑,心惊胆颤地任骆驼慢慢站起。一个婆娑吓得我是直声叫唤。“别动,坐稳了!”牵驼人的呵斥声让我不好意思再喊,加之孩子们前边走了,生怕掉队强撑着任牵驼人将我们五骑串在一起,这时才看见老公就在跟前,一颗悬着的心才敢放下!  

无论看起来多么美好的事情,必须亲自尝试一次才会有真实的体验。想象中那庞大憨厚的骆驼,坐上去应该是四平八稳,稳稳当当的事情,但是走起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整个身体随着骆驼的起伏在前后闪动,颠簸的幅度叫人很难忍受。我观察前面骆驼,庞大的腿胯拔起插下,步幅大而实在。随着它的跨越,所有人的腰部在做着大幅运动。我的腰椎在前年做过打开手术,至今钢板钉子还固定在里面,这样的颠簸到不了山上就会散伙了!心里嘀咕:下来吧,我一个人下来怎么办?强忍着走吧,就这样实在感觉不到骑在骆驼背上有什么快感。  

腰部开始疼痛,真的是坚持不下去了,管他一百元不一百元,决心下定只管朝着那牵驼人说话。等你说明了原因,牵驼人又是绳子一抖,那驼便又乖乖地卧下动也不动,溜下了骆驼如释重负般轻松。眼看着那骆驼蹒跚越走越远,我却不知所措该怎么办!  

正当我慌不择路朝着人们指点的方向,深一脚浅一步的奔走中,一片芦苇吸引了我的视线。那是怎样的一片芦苇哦!鼓嘟嘟,绒呼呼的苇头在微风中摇曳,像是舞台布景般横档着向前的路。又像是熟透的高梁穗子样那么自豪又悠然地在那黄沙垅中摇曳。在这一望无垠的沙漠上深一脚浅一脚跋涉的人们像是突然遭遇一片绿洲样惊喜无比。人们纷纷举起了照像机……  

我忘情的辗转在这片芦苇地中,脚下沙地上那潮潮的感觉让空气突然间润泽起来。当即烦躁、焦虑、急切的心情怎么悠忽间就平息了?眼看太阳只剩下一圈光晕,才想起这不是沙山落日吗!突然间清醒过来赶忙举着手机请人拍照……
大漠夕阳白炽如炬,刺的人睁不开眼睛。透过光晕眼神穿过芦苇地在那黄沙浩瀚中,似乎有一空中楼阁在眼前飘忽。我急忙在芦苇地里穿行,眼睛直直地搜寻着那似隐似现,似塔似楼的建筑。当我确定那灰色的愈见陈旧苍桑感的幻影是一处阁楼建筑时,一股冲动从脚下升腾。那绝对是一处隐秘之地!不假思索冲着阁楼飞奔过去。只见沙山下阁楼旁,低洼处一弯弯月牙状湖面呈现在眼前。我停下脚步,痴痴看着眼前那池,心里恍惚:是月牙泉吗?是传说中的身处黄沙,一尘不染的月牙泉吗?  

当那曾经在心中多次描摹过的月牙泉就在眼前时,我却踌躇了。小心的提着脚步,像是怕惊到她,又怕是惊到自已样,竟蹑手蹑脚一步步向她靠近。  

看那碧泉,像一弯新月般落入这黄沙垅中,夕阳的余晖下,明晃晃亮晶晶。涟漪轻氤,微波荡漾,好似天宫瑶池般静谧安祥。任你风吹沙动,人声鼎沸,她就像一娴静女子,袅袅娜娜欲言又止般的那么风情荡漾着,这一作派让我宁愿相信那是白云仙子看见人间干涸百姓受难而落下的晶莹泪珠。只有神人的泪珠才会晶莹透亮,经年不涸呃!这样的传说让月牙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本就是一神奇哦!像这西北漠地,劲风肆虐,寸生不生,生命在这恶劣环境中倍感凄慌,別说是一泓泉,便是一座城池被淹没者也扳指可数。可是唯有这泓泉,历经千年风沙桎梏却沙不掩泉而碧澄玉洁。她就像是受何方神人指派,身着丝裙头顶面纱的楼兰女人一样,飘飘袅袅轻轻盈盈地横卧在这赤日炎炎,黄沙弥漫,酷风肆虐,四面沙石中,为枯燥的沙山带来了一股阴柔之美。轻歌曼舞,水波潋滟,这美丽柔软了多少人心!

我环视着这浩淼沙山,金灿灿光亮亮,一波三折凹凸起伏,犹如西北汉子那极富弹性的胴体,威武雄健且光洁柔软。而那一湾碧泉则象一文雅娴静的楚楚少女依偎在那宽阔胸膛,就这么相依相偎走过人世间的日月轮转,飞逝流年,演绎了一出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大概是沙山汉子太痛惜月牙泉之娇弱妩媚,无论再大的劲风到了这里卷沙而上,从不肯将沙粒落入映泉,便是千踩万踏,滑沙流失,一夜之间,所有散落沙粒被劲风从下到上熨烫的平整光滑,那月牙泉便像新人一般,悠悠荡漾的样子,好不优雅自在!  

我好像要痴迷在这里,一个人悠悠遐想,痴痴发怔,不是孩子们的呼喊声像是陷入梦境一般。  

一家人聚集在这泉边沙地,一个个激动的地说着自已的感慨。突然间发现月牙儿竟然挂在了天边,稀疏的星斗点缀着浩瀚发白的天空,愈发的空旷寂寥。长长的驼队已然回归了,园子里人们却迟迟没有归的意思,朦胧中竟然还有人住山上爬。望着那远处的星星灯火,提示我们夜幕降临,该是出园返程了,只是好多项目没有完成,心存不甘,只好一步三回头的向门口走去。一路上不尽的遗憾,埋怨起火车导游安排不妥耽搁了时间。  

事情总是有出人的意料的转折,出园门时发现有明日可凭门票身份证复游鸣沙山的通知。欣喜之余,大家一致决定明早再来。为了游客能复游,旅行社安排第二天早上九点出发。也就是说六点出发鸣沙山竟还有三个小时,最让人高兴的是鸣沙山可以看日出!  

一听说早晨鸣沙山看日出,大家兴奋了一夜。时间正值六点整,一家人已经坐在了出租车上。为了这次重游,我惦记了一个晚上,入睡困难的习惯让我还没睡着就醒了!  

从来没有爬过沙山,那软软的沙海,上一步滑一步,整个一个踌躇不前。突然发现有一条长长的云梯,踩在梯间档子上,以防下滑,虽然一步一阶可是坚实的多,也快多了。就这样还是走走停停。大概来的人都是看日出的,生怕耽搁了时间,只嫌登得太慢。有几位耐不住性子离开云梯迈开大步就想飞奔上山,没想到那腿就像插在深深的雪窝一样。不对,雪是涩的,拔出来至少是实实在在上一步,而这沙山一脚插下拔出来非得倒滑半步不可,就这样连跑几步就栽在了沙海里,直喘粗气!还真是有劲使不上,只好乖乖地回到云梯一步一步往上爬。  

登山就是体验把山一步一步踩在脚下的快感。尤其是那沙山!当我手脚并用爬上山顶时,虽然呼呼喘气,却是欣喜无比。上得山来,一股浩然之气顿生,不仅仅是我们将沙山一步步踩在脚下的快慰,而是我看到了一处震撼人心之景象!  

晨曦微露,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沙山在雾气中缥缈,像大海波涛相涌且峰峰相连。一种无边无岸绵延无绝的景象让人尤如置身于万倾波涛中。天空无比的澄静,稀疏的星星点缀着无垠的天空,与那广阔的苍穹相媲美,该是怎样的一种浩瀚壮丽啊!我们站在山脊上就像一个征服珠峰的探险家登上山顶样的豪迈,在晨风习习中为祖国的山河骄傲,为自已骄傲!  

俯瞰脚下,那无尽的沙谷,深邃遥远。立陡的谷壁像垂挂的丝绸样顺滑光亮,稍不留神人会像一粒沙子样被淹没在沙海谷底。陡峭的沙峰被经年的厉风切割的棱角分明,简直就像是几何图案样,置身其中深感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由衷地感慨中,突然发现这里是看不到日出的。在绵延不绝的沙峰中,有一座更高更陡的沙山挡住了视线,想要看到日出,必须登上前边一座更高的沙山。有一些人沿着山脊走过一个长长的缓冲地带,准备攀上前边的山峰。时间和体力都不允许我们前行,我们在做着下山的准备。  

下山是滑沙最好的机会。一家人坐在山头一声预备开始,四个人是各有办法,以手代桨,双脚齐蹬,顿时黄沙飞瀑如雨般婆娑飞舞,两个七十岁老人与儿子媳妇较上了劲。一阵大呼小叫,只见沙随人涌,沙山上划出了四道长长坡痕。大量的沙随着我们的手扒脚蹬在迅速的下涌。当时就想这千军万马也似的人潮都这么滑,那沙山那经得起这千踏万践还不得塌了呀!  

岂不知这鸣沙山是有特异神功的。任你人潮涌动,滑沙泄流,一夜之间它会像变戏法样,恢复原形,一粒沙也散不了!原来这里有一奇特的地质现象。日间蒸腾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涡流。经东南、西南、西北三方面风在鸣沙山谷交汇,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迴旋上升像一把熨斗样来回摩挲,一夜之间便把千踏万践后的沙山复原,了无印痕,如初新一般。真正是一神奇的地质现象哦!  

滑沙当然是儿子得胜。不过年逾古稀的我也不示弱。仍不尽兴,纵身跃入沙海翻滾而下。不是滚动起来就会听到丝竹弦鸣么?滚累了俯身在那沙山上,将胸口耳膜紧紧贴近沙山,屏息凝神去感受那千古以来地脉的律动,无奈人声喧嚣,鸣沙山已失去了古时的宁静。我久久地俯卧在那里,仿佛那飒飒泠泠细细碎碎如万千金沙扑面的窣窣声,鱼贯入耳。想那罕见的风吹沙鸣,哪是这般场景就能随便就有的,那是要靠运气的!  

旭日东升,金光闪亮,一切大白于天下。此行足矣!  

山之高须仰视才行,声之细须凝神细听,泉之清沉鱼则知,景之美须霞客道明!  

鸣沙山月牙泉不愧为天下第一沙漠奇景! 


 作者简介:王海溶,笔名远牧,网名东栏一株雪,1950年生人。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过音乐教师,学校校长,剧团团长,文化局长。现任商南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商洛市写作协会理事。二000年学习写作,著有二十万字散文集《海溶心语》。近几年集稿成集,《风,再起时》《感悟欧洲》有待刊发。各类文章曾在本市写作刊物,商洛报,陕西文学界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