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理性的人,都能适时选择延迟满足

 遇到书橱 2020-08-20

《时间,快与慢》中认为“为实现被社会认可的目标而能忍受延迟获得奖金的能力,是一个人进入社会中产阶级的前提。”反过来,只有不断获得社会奖励,底层人群有往上爬的通道,那么人们乐于接受延迟满足。也就是,从未来视角观察,我们能够实现目标,能够获得认可,就会拥有坚韧的力量,持续从事某一件事情或坚持某种行为习惯。

正如,社会认同“读书,是寒门子弟跳跃龙门,挤身上流社会很好的途径”,那么,就有很多学子日以继夜地埋头苦读,家长锲而不舍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为的就是能在未来,自己的孩子进入到中产阶级,不再像父辈那样惶惶不可终日,整天为柴米油盐奔波劳累。

但同时,在成人的世界里延迟满足是存在时间价值的。为什么冲动型的人在获得奖励时更容易倾向一地宁愿拿少钱,也要立刻获得满足。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等待的时间价值远远低于他所期望的价值,所以他宁可放弃那超出的部分奖励。

书中也表达了这类观点,认为“预计等待的时间会减少奖励的主观判断价值。”道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现代人都乐意付费去听各类培训,特别是这几年自媒体盛行的潮流,各类听书、分享、学习平台层出不穷;理性的人都知道,其实那些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学到,看到或听到,只是没有特别留意,没有加以总结而已,那些知识,许多都是书上的东西。但仍然有许多人愿意被割韭菜,难道他们真的是钱多人傻吗?肯定不是的。

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与其让他们自己花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归纳,去看和总结,倒不如花点小钱给别人,自己就是快速获得这些技巧,并能尽快去吸引这些精华。

又比如现在的行业分工越发细密,生产产品的一道完整的工序可以被拆分为几个步骤,那么这几个步骤就有可能催生出几个新的企业,每个企业专门负责其中一道工序,结果就是原生产产家,并不负责各工序的生产,仅仅负责产品的规范和组装要求,每个环节生产就外包给其它工厂来进行。

这种分工非旦没有增加工厂的成本,反而加快了生产的进程和产品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机会。形成“专业人才做专业事情”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吗?在社会经济学是成立的。但从时间层面来考虑,恰恰印证了延迟满足需与要时间价值相联系的观点。

一个工厂自主完全所有的工序生产,当然是可以的,但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时间消耗太长了,市场或许早已发生变化,而同样的产品,通过半成品的采购,负责组装就立马能推向市场,获得先机,无疑实现产品价值就更快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时间越短价值越大。而选择延迟获得价值,虽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由同一个工厂环境中出来,品质方面更加正统,但从市场经济上看,它早已过时,或许已不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了。

我们可以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增加收入等动机,选择隐忍和坚持不懈;可以为将来事业获得更大成功,加班加点,付出巨大努力。这些更多是情感上的选择,诚如《时间,快与慢》中所说的“情感评估的强度对是选择延迟满足还是及时享乐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个人发展,人生进程中掺杂着许多感情的因素,这些因素让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延迟满足,未来将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但对于客观的社会,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却不能盲目地信奉延迟满足;而要理性地去判断时间价值的大小。

其实,在个人主观判断层面,我们同样不能一味地选择延迟满足。毕竟,这样的选择应该建立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最大化。

在进行复习备考的时候,我们都会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反复翻看教材;经过长时间的备考,我们已经具备了通过考试的能力,而且考试并不追求排名和分数多高,只要满足标准就算成功了。而有些人却自认为,我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弄懂搞熟,我不能这么快参加考试,再等等,我再复习半年再考,一定可以考满分。

对于这样的强迫性选择延迟满足的心态,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早已超出了自己能承受的范围。过度的追求延迟满足,有时候效果是微乎其微,更甚者会适得其反。

只有那些无论是主观感性上,还是客观理性上都能做到适时选择延迟满足的,才是真正地把握住了时间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