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总兵墓 文/高海泉

 白羊文艺 2020-08-21


绿水青山


左云,古白羊地。
春秋时北狄族白羊部落逐水草居此。



曹总兵墓


高海泉


据左云县文联原主席刘志尧先生讲:“在左云,提起曹文诏,知道的人不多,但一提到曹总兵,基本是家喻户晓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左云有很多有关曹总兵的传说。
刘主席说,曹文诏参军前曾长期在左卫城南街的一处车马大店住宿,店伙计戏说文诏:“你常年居住在这里,啥时候是个头啊?”曹文诏一指自己枕的磨石说:“啥时候把磨石枕断了,啥时候就是我的出头之日。”结果后来磨石被店伙计收拾店铺时不小心碰到地上打断了,小伙计原准备要承受曹文诏的一顿臭骂,结果曹文诏回店后并没有责骂他。而是高兴地和众人说:“我的出头之日到了。”
时逢官府招兵,身高马大的曹文诏就当兵了。据西石山村一位姓崔的80岁高龄的老人讲,曹文诏当兵后,因身大力不亏,被选为伙夫。
一天他正在营地为部队煮饭,敌人就打来了。部队仓促应战,曹文诏怕一锅饭被敌人糟遢了,端起锅就上了马。敌人杀来,战场混乱,他的马裹夹在战友的马中一同向前杀去。谁知战马一跑,一锅热乎乎的稀饭,顺势扣到马屁股上,马屁股着热马受惊,“唏律律”的一声暴叫,朝着敌人的主帅方向下去。敌人用箭射,他用锅护身。因马惊速度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来到敌酋面前。曹文诏没打过仗,这是被逼上战场的。敌将用弯刀向他颈部砍来,他本能地用锅把刀挡回,并用铁锅朝敌酋的脑袋拍去,敌酋用刀招架,力量不及曹文诏大,只一铁锅就将敌酋拍下马去。敌人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急忙抢回主帅,全军溃败下去。明军撵后追杀,取得大胜。
因曹文诏英勇无比,此战后被提升为军官,直至升任总兵。
因刘主席曾写过左云的古墓葬情况,日前笔者观看过右玉曹家梁曹总兵墓,左云西石山曹总兵墓,左云曹村曹总兵墓和左云曹家堡曹总兵墓后,曾和他提起“左云为何有这么多曹总兵墓?”他说:“据传,在埋曹总兵时,左卫城曾南、西、北三门出殡。”所言之意,是与南面的曹家堡墓、西面的西石山墓和北面的曹村墓相吻合。记得在2012年写《左云人物志》时,笔者曾查到曹文诏战死之地也有一座曹文诏的坟,称“曹洪墓”。有人说,此坟是“真身坟”,右玉左云的曹总兵坟都是“衣冠冢”。今此墓被列为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县保单位和旅游景点。


正宁曹洪墓


《正宁县志》说:曹洪墓为明代墓。曹洪,字文诏,山西大同人、以军功屡建,迁至总兵官。崇祯末年曹文诏与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战于正宁县湫头塬,所带几千兵马,被义军10多万人马所困,转战40里至姬家山,体力不支,拔剑自刎。《正宁县志》进一步说:曹文诏死后,被移葬于自杀处向北10公里的北塬,并建守坟村曹洪村。怀仁县的郝丽荣先生曾专程去曹洪墓看过,他说,曹洪墓葬在今正宁县榆林子镇南郊半公里的冢巷曹洪村。东北距县城20公里。现存封土残高约12米,底径约25米,规模较大。据传说封土堆原为圆形,后冢之中间下陷,形成现在的马鞍型。据《正宁县文史资料》载,关于曹洪墓,早在1972年的8月8日,正宁县文化局的同志会同甘肃省文物考古队的张宝玺、庆阳市北石窟寺文管所所长张鲁章一行就做过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现将当时的调查情况简要记述于下:
1972年8月8日,调查组一行,通过向榆林子公社领导同志汇报取得支持后,来到曹洪墓前。曹洪墓的墓体宏伟高大,墓地大约占地10亩,中间下陷,残高14米,底径30米,远看宛若一座小山头。近观,由于农田基本建设中平田整地,西南面明显被切掉很大一块,原来洼状底部一下变成裁齐的梯形。当地群众讲,“这个大墓堆,是曹洪战败后,荒乱逃跑的将士一人两鞋钵土,就堆了这么大的土丘,埋了他。”这土堆,除原地动土外,多次被盗,有人还绘声绘色地说有狗从洞中衔出鞋,有野物在里面偷油吃……,但谁也不知墓中真正埋了些什么,盗走了什么。经调查组用探铲试探,确见有盗洞,细查,竟有几处。分析当时兵荒马乱地下葬,不可能有什么重要文物,加上多次被盗,故没有进一步试掘。
当时调查组一行冒着炎热的暑气,到处访问,问至崾岘村,有人说,据传曹洪自刎于罗川坡口的曹家壑口,后人在此立有“曹将军死节处”石碑一通。又说:“曹洪有两块碑,一块是咽气碑,在姬家山;一块为下葬碑,被推倒在崾岘下罗川坡口的一个骚眼(水坑)里。”据此线索,他们在崾岘坡头的水坑寻找了多半天,因修罗川公路时早埋得没影儿,想也一时半会找不到什么结果,只好作罢。但疑问犹存,是下葬碑,还是“死节碑”?是一块还是两通?也许能慢慢破解,也许永远都是个谜!既是墓碑,为什么要立这么远?为什么要竖在距曹洪村20里地的姬家山?带着不能再错过机缘的浓厚兴趣,他们步行下山,走了10里山路,在罗川吃了顿便饭,未休息,就一鼓作气,汗流浃背地上山。赶至姬家山村时,村民们刚吃过午饭,一听说他们要找“曹洪碑”,呼啦围拢来一群人。村民们一听说是省上来的人,知情者三五人把他们领到南面场边的一块高粱地里。豁过一人高的高粱棵,果真地中俯卧着一块大石碑。村民们翻正了这块碑,经磨洗淤泥一看,果不然碑头写的是“曹洪墓碑”。只见正文中间竖写“大明曹大将军平贼尽节处”。上款为:“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吉日”。下款为:“武都总督侄男曹变蛟谨立”。群众都说曹文诏在这儿咽了气,便把石碑立在这里。
这次查看曹洪墓碑后,因时值文革后期“破四旧”余热未冷,等到1987年4月,正宁县文化局的人再次到姬家山村找曹文诏“尽节碑”,准备拉运回文化馆,集中保管野外文物时,发现当地群众竟将此碑凿成了猪食槽!找到猪石槽,看到其已破损不全,且面目全非。
下图为曹洪墓的现状。高大的新碑前,立有残断的“曹洪墓”旧碑。

  


将军梁曹总兵墓


《光绪左云县志·建置志》“墓冢”条载:“曹总兵墓,在城外正西将军梁,距城五十里。”2020年6月15日,笔者专程前往曹家梁村的将军梁进行探访,在村人的指点下,来到将军梁的将军坟茔前。此茔头枕宽大的将军梁,右手托牛心山,左手托海子洼村北双山子,左青龙右白虎,脚踩村前的山梁,迎面是几条山涧合流之水,属晋北一带难得一见的“众水朝坟”坟地。周围山林叠翠,紫气氤氲,是很理想的点穴之处。时过400年,坟已高出周围田地半米多,墓上的碑已被黄土淹埋了多半截。墓葬近年来被人盗挖,被挖墓坑较大,应是本地人所为。坟园的面积较大,目测方圆在百米以上,坟冢不见,续葬代数约5代。其坟西南百米,另有一坟,可能系原坟葬满后续葬于此。现正坟坟茔上仍有明代墓碑两通,清代墓碑3通。其中明代神道正位上的碑略大于其他碑,此碑为圆首大理石碑,上镌“曹公永福”之名,疑为曹文诏之父穴。正位下一穴被挖开,传为曹文诏衣冠冢。原上面有一块御赐大蟠龙碑,后被右玉县拉走。因当时是明末战乱时期,曹文诏以上三代未被敕赠,故只有曹文诏之碑为蟠龙碑。明时,坟旁置上百户的守坟村。坟周原有围墙。
上午笔者还与村中上年纪的人进行交谈。得知曹家梁村全村人都姓曹,一支是原守坟村的后代,另一支是从右玉白头李迁来的。迁来的那支也说是和曹总兵这支是一曹,可能曹文诏之祖上是右玉白头李人(一说是怀仁人,相传怀仁也有曹总兵坟)。故光绪《左云县志·人物志》也说,“曹文诏,大同左卫人,右卫籍。”此门曹氏是有字辈的,因其谱纸被左云义丰店的曹掌柜所拿,曹掌柜生前只有四女,无儿,后来谱纸佚失。按谱纸,每辈三字,字辈排法是:仜、青、荣、厅、官、田、恭、量(因是按记忆口述,可能次序上有误)等。辈辈三字,一辈取字在中间,一辈取字在末。从墓碑看,其清代第一代人即有人叫“仜”字辈的,可见曹文诏之后,即已按字辈起名了。而其光绪《左云县志·人物志》“节孝”一章载:“曹稷妻,即总兵文诏之后裔。”曹稷为两字,可能是“名”,而其“字”应为三字,如:曹洪,字文诏。
下图为将军梁曹总兵墓。


西石山曹总兵墓


西石山曹总兵墓,位于西石山村西北0.5公里处,东与西石山隔河相望。墓为酉山卯向。南有李宏水和西石山南支水相合于坟右,水出丁未方,按阴宅学叫“三合联珠”。可大富大贵,男女高寿,子孙贤良,发福绵远。
目测坟茔较大,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近百米,续葬代数5代以上。此坟归右玉曹家梁村,地归左云西石山村。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右玉曹家梁村人来此要地,说是此坟属右玉曹家梁村,原有守坟地。结果一场官司下来,墓被判给曹家梁村,地判给了西石山村。
祖籍右玉东秦家山村,现居左云西石山村的一位姓崔的80岁高龄的老者和笔者说,西石山村就是个守坟村。他还说,原坟上有一对大石狮,被附近右玉哑吧岭村人盗回走。盗回后,村里每夜不得安宁。不得已又将石狮子移回墓地原位,村才安静下来。今笔者去看,石狮早已不翼而飞。此坟原应该是有墓碑的,现只留下半截“明堂”碑,被弃落在西石山村。
坟近年来被盗挖严重,尚有两颗人头骨被弃于穴外。
这次调查,发现此坟原有护坟围墙,坟之右上和坟的中央部位有大量明代砖瓦残块遗留,可能是最初建立的守坟人的住屋和祭祀之庙。坟的上部穴位,也发现有厚大的明代青砖;下面几代穴位,被盗挖出来的均为清代青砖。说明此坟建于明代末期,明代只葬立祖一代人,其他均为清代续葬。此坟原也是有碑的,西石山老人讲,因此坟坐于容易背土的背坡,过去风大,碑可能已被黄土淹埋。既然是总兵坟,按推理当疑为副总兵曹文植及其后代墓。下图为西石山墓现状。


曹村曹总兵墓


位于张家场乡曹村后的庄旺梁怀前,坟茔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今墓地高出地表0.5米。此坟规格较高,原置有守坟村,即曹村。坟上有围墙、牌楼、望柱、祭屋、碑碣、祭桌等设施;今牌楼顶部已坍塌,只剩四根门柱。经调查,此墓被多次盗掘。其中间一穴至今仍可深入墓室。去年2018年夏,王凤云曾入墓室拍摄调查,从拍摄镜头中可以看到:墓有墓道石门,墓室为砖砌拱顶。顶部和侧面均现不同时期的盗洞。穴内有骨殖和较厚的棺木残板。那次调查,笔者还从墓园中捡到一块明代精制瓦当。见图。


有这样精制的瓦当,又有牌楼等高档次建筑,说明此墓是一座明代总兵墓葬没错。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明代左卫和云川卫姓曹的任总兵和副总兵官的只有曹文诏、曹文耀、曹变蛟3人,如果说曹洪墓所葬为曹文诏真身,曹家梁村西所葬为曹文诏衣冠冢,西石山所葬为副总兵曹文耀,那么按墓的规格,曹村所葬的应该就是总兵曹变蛟墓了。

 

曹家堡村曹总兵墓


曹家堡村曹总兵墓位于左云县马道头乡曹家堡东、坥坡村北的李家坟旧村,此墓在20世纪70年代农建时被铲车推成梯田,墓已不存。据坥坡村人讲,墓园中曾立有高大的大理石石碑一通,有字,但村人不记得内容,只知道是曹总兵坟。因碑石质好,后来碑被村里拉回,用大锤砸成块,被村人分做了磨石。过去传言,曹总兵坟有多座假坟。河北的曹总兵坟、怀仁的曹总兵坟和曹家堡的曹总兵坟可能都是假坟。



作者   高海泉,1964年生,山西左云人。
左云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和左云边塞文化研究会会长。
系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理事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左云人物志》上中下卷。
主编《左云地名录》。


白羊文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