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州文学.互动】孔一坛杯父亲节征文获奖作家感言

 颍州文学 2020-08-21

2020第219期  总第219期

01


物有必至  事有固然(安庆  六合文云)

2020年的春天是一张网,将我们罩在原地动弹不得,凄苦生,惶惶然。

众志成城战胜新冠病毒,安居乐业渐回中华大地,我却又陷入另一种不安,母亲生病了。于是回家照顾老人家,天天不是行走在医院就是忙碌于家务,有时看几页书都很难得,更没整段时间写字了,如此长达两个月。

六月初终于回归原来生活,这时我想到《颍州文学》的父亲节征文,快到截止日期了吧?然而有时间若不写,说不过去呢。

去年与肖老师偶遇云南的昆明街头,那时他和朋友正徒步找饭馆,我和朋友正徒步找旅馆,我见过他的小说《风筝》简介上的照片,我说,你是肖老师吧?他说,是啊,你们吃了吗?一道去吃饭吧。我说我们先去安顿下来,其实我想推辞他的好意,毕竟几分钟前都不认识。正在我大街小巷乱绕时,肖老师接连打来几个电话,说菜都点好了,等你们。这时我想接受盛情却也难回头,不知身在何处了,终没做成酒肉朋友。他的热情率真可见一斑,所以,肖老师创办颍州文学,我必须支持。

后来和肖老师一起为某个平台做评委,他认真,他公正,他维护文学的纯洁……所以,肖老师创办颍州文学,我更必须支持。

征文要求写父亲,如今忆起父亲,脑里全是他最后岁月的病痛模样,我不忍提笔,若写他曾对子女爱的细节,只恨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也不想动笔。等几年,我用长篇小说来表达父爱吧。

父亲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前半部激情澎湃,后半部潦倒迷茫,父亲实现了许多梦想也有许多梦想破碎了。等他离世后我幡然醒悟,他没有离开这世界,他的孩子们就是他在世上的延续!我必须努力帮他实现某个梦想。

更主要的,我想表达父辈对孩子们的影响,于是,我且简单地写了《父亲和他的儿女们》。

02

颍上作家:罗强  

朋友约过我喝孔一坛酒,有事错过了。也见过朋友转发的孔一坛老板的书法作品,甚是遒劲。钦佩之余也想,这到底是怎么传奇的一个人,酒又是何种美酒呢?恰好颍州文学平台发起的这次父亲节的主题征文给我一次品孔一坛酒的机会,料想颁奖会也会见到孔一坛坛主。 

说到父亲,我小时候见到他常常要晚饭之前喝两杯的,也抽烟,那是大多数农村男人的习惯。几十年过去了,父亲慢慢老了,完全戒了酒,也不再抽纸烟,偶尔卷个烟卷,吧嗒吧嗒抽会儿,过把烟瘾就行了。他身体还尚好,遇到他的老朋友来家里,或者大家庭的聚会,我们兄妹才会劝他喝几口。 

年轻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妹仨的爱是粗犷的,都在心里,很少表现于言语。父亲做了几十年的木匠手艺活,也贩木材。对于那些木匠所用的工具,以及加工木材的简单的知识,我都耳濡而目染。父亲用刨子在一根木材的面儿上一番推啊削啊,推削得差不多了,拿起来,眯起一只眼,一调线,就知道是否平整。回想起来,那真是一门相当技术含量的活儿。这是文中我刻画父亲的一个小细节。 

我写进文章另一个细节,离现在并不久远:我去了城里工作和生活以后,父亲独居在老屋。那年下暴雨,老房子的两间厢房经不住风吹雨打,倒塌了。我收到消息回去探望,看到父亲那么无助,那么苍老,我嗖忽间意识到自己对于父亲的一种责任。 

以上两个细节,是我记忆犹新的部分,之所以选作文章的素材,首先是它们已经深入我的骨髓,让我自己感动了。 

《仰望大树》这篇拙文中的星星点点的片段都来自生活,皆为真实经历的截取。写作时,未考虑任何技巧或者手法。整个文章一路下来,我都沉浸在对旧时那一棵棵大树,和大树一般葳蕤的父亲的记忆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让我回头看去,一切都历久而弥新。同时,写作此文中,我又意识到父爱不可形容的高大和珍贵,以及生而短促的人之无力。当然,前者更为积极地触动我的神经,也迫使我着墨更多。 

感受是丰富的,重点在于,我盼望在回忆和记录中,感恩于我的父亲,并把传统的尊老的概念和幸福感传递给我身边的人。

03


颍州作家  陈广彬

散文,始终是我创作中的空白。说来,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从不想在文字里直接暴露内心的人。我宁愿选择诗这种迂回、含蓄的文体,我宁愿选择小说这种虚构、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而不选择散文这种直陈其事、直抒胸臆,坦露甚至裸露内心的文体。

此次《颍州文学》"孔一坛杯"父亲节征文,"逼"着我,父亲这个话题,不由着我,必须打开蚌壳、坦陈心曲!眼看要截稿了,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利用一天下午的一两个小时,第二天早晨的一点儿时间,当天晚间再一段时间,就把一篇我从主动不触碰、从不主动选择的散文体裁的《那一回,父亲打了我》拿了出来。

作品获奖了,尽管只是三等奖,我想,对我本身而言,意义不言而喻。这次征文机会,不仅给了我向已辞世两年的父亲一个倾诉思念、怀念的契机,还给了我实现创作上突破散文这种文体空白的机会。

仅以写作而言,我发现,我爱上了一直以来我刻意从不怎么触碰、从不怎么选择的散文这种文学体裁。至此,文学的四种常见基本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这个中文"科班出身"的人,算是皆备矣!

最后,作为一个从来不愿直接暴露内心的人,发自内心说一句,谢谢《颍州文学》平台!谢谢此次"孔一坛杯"父亲节征文活动!

04


颍州作家:叶慧

小孩儿可能是对苦难最不敏感的。小时候吃的苦那都不是事,只要有父母的疼爱,那就足够了!我的《怀念父亲》都是甜蜜的回忆。这也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财富。这次能获三等奖,甚是惊喜!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认可、鼓励!

感谢编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颍州文学》这一可贵的平台!现在我只要打开手机,必须先看《颍州文学》。读着老师们的散文、小说、诗歌受益良多。虽然我们不曾谋面,但您们已经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真心感谢《颍州文学》,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您!。

本期审核/编辑:肖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