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零壹贰012 2020-08-21

全国哪些省份对国家财力贡献最大?

根据社科院研究所推出的《“十二五”以来(2011—2016 年)全国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的6年数据,全国只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等9个省市对国家财力贡献是正数,其他22个省份都是负数。这也说明绝大多数省份给中央的钱要少于从中央拿的钱。

而这9个对国家财力有正面贡献的省市,按金额大小排序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十二五”的6年来,9个省市为国家财政贡献达147674.63亿元,其中排名前五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5地合计贡献占比超过90%,剩余天津、山东、福建、辽宁4地贡献了10%。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是直辖市,拥有发达的总部经济,在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贡献也较多。广东、江苏、浙江刚好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省份,对国家财力贡献也较强。而后天津是直辖市,山东和福建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只有辽宁比较特殊,东北曾经是全国老大哥,但近年来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再这种情况下,辽宁还能保证对国家财力的贡献,实属不易。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十二五”以来(2011—2016年)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

哪些省份从国家拿钱最多?

按照我国的财政体制,每年中央都会给各地钱,叫做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这是为了解决地方财政缺口问题,缩小各地差距,对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等方面起到强力且积极的作用。

从“十二五”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9个省市外,其余22个省份都需要国家提供财政支持。6年间,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2.86亿元,这些省份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各省份所获补助金额的差异,主要是受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其中需求最大的是四川和河南,因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弱,负担较重,所以获得中央补助额度也最多。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2019年31省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总额数据

而按照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获得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总额最多的前三名则是四川、河南和云南。其中前两名依然是四川和河南,显然人口因素影响较大。榜单排名靠前的基本还都是中西部地区。

如果不算税收返还总额,按人均转移支付的数据来看,前三名则变为西藏、青海、新疆,我国边疆地区几乎都排名靠前,排名靠后的还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份。从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地区差距还是较为惊人的,西藏平均每人从转移支付里获得54233元,而广东平均每人仅得到1731元,两者差距超过31倍,这也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差距及我国对区域平衡的努力。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全国七大地区国家财力贡献情况

按照我国地理区位,以华东、华北、西南、西北、华中、东北七大地区情况来看,华东、华北、华南三个地区自“十二五”以来对国家财力贡献是正数,而其他4个地区整体上还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贴。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十二五”以来(2011-2016年)七大地区财力贡献情况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2019年各省市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1、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安徽、江西)

在七大地区中对国家财力贡献最大,除安徽和江西以外,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都对国家财力贡献是正数。

其中上海财力贡献位居全国第三,全国第一国际大都市的确贡献不小。江苏紧随其后,排名全国第四,自“十二五”以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9年经济总量达99631亿元,离10万亿仅一步之遥,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802亿元。浙江财力贡献全国第五,自2011年以来,净上缴额也逐年递增。相较浙江,江苏上市公司较多,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所以上缴额也较多。山东全国排名第7,虽然山东的GDP总量较高,在2019年排全国第三,但是省内区域发展并不平衡,产业间的差距较大,几乎大企业及资源都集中在重点城市,整体产业结构比不上江浙沪,因此上缴额也较低。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上海

2、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只有北京和天津财力贡献为正数,河北、山西、内蒙古3个省份均需接受国家的净补贴,华北地区的财力贡献显然是依靠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

数据显示北京平均每年有一半以上的财力上缴国家,直辖市完全得益于“总部经济”。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及光大、中信、民生等其他大型股份制银行总部都设在北京,而这些银行的税收都在总部上缴;另外北京还有外资企业总部、高科技、汽车等产业利税大户都是财政收入高的主要因素。河北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但是环境治理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重,所以需要国家补助。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北京

3、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除广东贡献值为正数,广西和海南两省均要国家的净补贴。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对国家财政贡献巨大,且逐年递增,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截止2019年底,广东GDP总量突破10万亿大关,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地处珠三角,城市产业基础雄厚,贫困人口较少,财政收入增长也较好,不过广东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经济效益跟随国际市场形势波动变化,近年来外贸承受一定压力。 广西产业基础较薄弱,再加上贫困人口较多及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国家补助的力度自然也会比较大。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广州

4、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西南地区在全国七大地区中接受净补助最多,四川获净补助额度全国第一。

四川人口基数大,现有人口已超过8000万,贫困县数量多,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而四川财政补助近一半用在这三个面积大、人口多、收入低少数民族地区,其他补助金额大的因素也是因为四川近几年基建难度和力度大所致。

西南地区财力较好的是重庆,也是四大直辖市中唯一需要接受财政净补助的城市。相较其他三个直辖市,重庆直辖时间短,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域面积太大,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且分散。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成都

5、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西北五省毫无意外的均需国家净补助,宁夏是该地区获得净补助最少的省份,甘肃则是该地区获得国家净补助在最多的省份。 

甘肃相较宁夏、青海等省份面积大、人口多且贫困人口较多。国家对其扶贫力度较大,近年来对甘肃的基建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再加上能源经济的煤炭市场状况不太好,自然获得补助也较多了。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兰州

6、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

华中三省也是均需国家净补助的地区,其中农业大省河南接受净补全国第二。

华中地区大多为人口大省,截止2019年,河南9605万人以近1亿人口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全国第三;湖南6898万人和湖北5917万人分列全国第七和第九,人口规模均处于全国省份上游位置。 

河南在2019年GDP总量为54259亿元,居全国第五,中部之冠。为什么这样的经济大省还要接受如此多的国家补助?主要原因是河南是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较低,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和其他农业大省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等省份一样,国家都会给予补贴支持。

湖北在华中地区接受国家财政净补助最少,仅为河南的一半。不过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较为成功,虽然依然需要中央补助,但是补助比重正逐年减少。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武汉

7、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东北三省中,除了辽宁有些意外的进入财力贡献正值的行列,其他两省均需接受国家净补助,三省财力差距巨大。

吉林接受补助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而黑龙江综合财力表现最差,“十二五”以来累计接受国家净补助比吉林多了近一倍。

东三省曾经是我国最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工业体系发达、城市化率高、财政平衡实现较早,财政收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曾很长一段时间表现并不逊色了东部沿海地区。但如今,东三省却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最艰难的地区,营商环境差、人才资本持续外流等问题困扰该地区发展,急需寻求振兴东北的突破口去改变。

从各省市区对国家财力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沈阳

综上所述,国家与各省份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主要受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人力和能源资源、战略位置等因素影响。财力贡献排名并不能等同于各地区对国家贡献的排名,也不能说明需求补助较大的省份其债务压力就大,也并不意味着存在巨大财力缺口及财政运转出现问题。对于少数省市对国家财政有正值贡献,而多数省份需要国家补助才能维持公共部门运转,这在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地区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以上主要说明了中国地区之间长期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在财政上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