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处暑,喝三汤、防三疾,少三事,秋冬健康,少生病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20-08-21

处暑,虽然占着一个“暑”字,却是实实在在的秋季节气了。

明日就是今年的处暑了,处暑节气有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的含义在里面。在这样特殊的转折期,人的身体健康更容易受到挑战。

那么,处暑时节,我们如何养生,让自己更健康,少生病呢?

处暑养生,喝三汤

1、楂米萝卜汤

食材:生山楂10g,玉米120克,胡萝卜120克,猪瘦肉180g;

做法:猪肉洗净切小块;(不喜猪肉,可用其他肉代替),山楂、玉米、胡萝卜洗净,切块,备用;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砂锅,倒入适量水,煮沸。再用温火煮45分钟即可。

功效: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玉米,益肺宁心、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猪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胡萝卜,补肝明目,清热解毒。

2、山药老鸭汤

食材:鸭1只,山药2跟,葱、姜、食盐、料酒适量。

做法:.处理干净的老鸭剁成小块;用热水焯至血污浮沫出,沥干水分; 山药去皮,切滚刀块,置入清水中待用;鸭肉入砂锅,添加没过的热水,添加葱和姜;煮开后,用勺子撇清表面的浮沫和杂质; 添加料酒转小火,盖上盖,慢炖; 炖至筷子可以顺利穿过鸭肉,添加山药; 煮开后,用盐调味,继续煮至山药熟透,关火即可。

功效:滋阴补虚、清热生津、润肺健脾。

3、银耳秋梨汤

食材: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功效: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处暑养生,防三疾

防寒保暖防骨病  

处暑过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且空气湿度低。加上今年夏天特别炎热,人容易疲劳,睡觉时如果让凉气侵体,将可能引发肩周炎、颈腰椎病等问题。

这个时节,外界暑气还未消尽,气温还不低。部分人洗澡仍然洗冷水,晚上通宵吹空调、电扇,甚至赤膊睡觉等。

这样容易使机体受到风寒刺激,引起机体血管收缩,血液流速变得迟缓,而筋肌紧张收缩,导致各骨关节的病变加快。

师提醒,骨伤病人应有防寒保暖意识。空调、电扇要适度使用,不可直接对着后背或颈部吹。睡觉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定时关机,避免因贪凉引发颈腰椎疼痛。

另外,还要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出现骨科疾病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常开门窗防气管炎  

随秋天脚步的临近,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燥,这种气候对气管的刺激加大,容易诱发或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对气候的变化比较敏感,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质较多,这也是诱发支气管炎的病因之一。

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要从保护呼吸系统开始。

具体而言,就是室内安静整洁,常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相对湿度以40%-50%为最佳。

外出应注意周围环境,加强劳动保护,防止烟雾、粉尘和有害气体对自己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

饮些淡茶水防胃病  

处暑过后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又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

此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不能掉以轻心。多补充水分,注意多饮水但不可暴饮,适量饮用淡茶水对身体也十分有益。

华花郎柑皮茶,日常饮用,对胃部健康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华花郎归胃经,有清胃热、消胃炎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华花郎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临床上的抗生素,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不错的疗效。

有研究已表明,华花郎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愈合,减少疼痛。

柑皮,就是我们常说的陈皮,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味辛、苦,入脾肺二经,可理气健脾,调中和胃,擅长治疗脾胃气滞证。

此外,柑皮所含的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

处暑养生,少三事

1、少吃辣

处暑时节应“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就是固护肺阴。

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2、少吃瓜

处暑时节应“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处暑养生食谱推荐24节气。

3、少熬夜

长期熬夜,不仅伤身,还对心脏、肝脏等器官,有很大的危害。

在处暑期间,扶正固本,保持阴阳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保证体力和精力的充沛。

所以,处暑养生,一定注意要少熬夜,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