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qiangk4kzk8us4 2020-08-21

今天的推文有意思,一篇讲“熊孩子”,一篇讲教育上策,刚好呼应。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的比说的更有道理。

01

家长越喜欢讲道理,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相比于动手的粗暴教育方式,讲道理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有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反而越不听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莲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她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

阿莲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

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她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其实家长已经发现讲道理是没用的,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其实呀,解决这件事情很简单,阿莲可以回家找两块抹布,孩子和自己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不扼杀小孩子兴趣的同时,又做了一件好事儿。

有时候换个角度去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阿莲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用自己家长的一种权威性去说教、说服孩子,而没去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能让孩子明白,以及孩子和大人之间是平等的。

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实践中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是用实际的行动去“适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切身感受。

02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

根植于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环境,父母们也是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

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

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

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批评,再不行就通过“武力”征服。又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打苦情牌。例如: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妄想“感化”孩子。可是你说的这些,在孩子们的世界,是他们无法感知到的呀。只有通过自然接触、去实践,他们才有可能懂得你的辛苦。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经流传百年,但是家长们运用最娴熟的教育方式恰恰是这三种无效的教育方式。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举止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03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3条建议。

“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要给孩子讲自己也相信的道理!如果你要讲的道理自己都无法相信,你又怎么去让孩子相信呢?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

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在想说教孩子的时候,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

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

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又或者,您也可以多来嗅课网公众号看看,说不定还能接触和借鉴一些别人的科学育儿心得和体验。)

切忌将“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如此反复无常,没有经过思考的粗暴行径带给孩子的将是童年巨大的阴影,可能会影响成年后健全的人格。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卢梭说过:“凡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绕口令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05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给家长带来麻烦。

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

家长当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说法。

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