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究竟是什么?

 人类研究中心 2020-08-21

  首先,摒弃《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因为它把故事定义为以娱乐为目的的创作。真是大错特错。这就等于说食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好吃。此外,跟大部分笼统的定义一样,这个概念根本含糊不清。这个定义基本上可分解为:故事囊括了一个人能找到的任何带有娱乐性的东西——嗯,什么都有可能。对作者没有任何帮助作用,是不是?但是有一点这些英国学者说得对:故事一定是娱乐性的,就像食物要好吃,否则不管多么有营养,都会被推到冰箱的最后一排,跟一罐不新鲜的羽衣甘蓝并排。如果小说不能带来乐趣,就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而是被束之高阁。

  故事给人带来的消遣是指什么呢?如果不是优美的语言、夸张的情节,是什么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如果好奇心是关键,如果好奇心是多巴胺分泌的源泉,那么是什么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什么是故事?

  概括起来:故事就是关于所发生的事如何影响某个人达成艰巨的目标,如何改变他的内心。

  现在,我们将故事的硬壳敲开来看看。

  情节是指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即浮在表面上的众多事件。它并不是指这个故事讲什么内容。完全不是。

  某个人指的是主人公,我们会发现,情节里发生的一切只有对主人公产生影响,才能获得意义与情感的厚度——不是笼统的影响,是最终导致主人公达成艰巨目标的影响。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艰巨的目标是我们所说的故事难题。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某个人如何克服躲不开的难题而展开,这个难题只有一个,但是它得不断升级。当然,如果它太简单,就构不成难题,故事也就无从谈起。同时这个难题也不能肤浅,而是得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会引起主人公不同的内心挣扎,到了故事结尾时,他看事物的眼光将迥异于当初。

  什么是内心变化?朋友,这才是故事真正的要义所在:主人公所遭遇的外部阻碍——亦称作情节,如何改变他的世界观。

  坦白地讲,如果你正在写的是惊悚小说或悬疑小说,无论是一部警察破案作品,小打小闹的也好,硬派血腥的也好,还是一部法庭戏,抑或介于两者之间,在故事的内在层面上你都过不了关。毕竟,目的不是单单让你的探员找出谁是罪魁祸首,而是去展现破案的手段和原因。而原因往往存在于内部。想想看,犯罪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这也是“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故事,其中蕴含的悬疑都包含一个更复杂的内核,因为每一个关键人物——罪犯、受害者、调查者,都是根据自己内心的计划而动,通过主观的视角审视事件。

  故事无关外部事件,而是关乎内心。无数的小说因为没有抓到这个要领而功亏一篑。我们不是为了看事情一件件地发生而读小说,我们是想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去体验这些事件,跟着他一起纠结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着迷于此,因为这里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有我们渴望得到的内在信息。没错,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是故事的第三条轨道,是激发我们兴趣的火线,是真正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因素。

  对于作家们来说,有个事实会让人倍感受挫:尽管我们生来就能不假思索地对一个故事做出反应,但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写出一个能虏获读者芳心的故事。虽然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社交场上一流的讲故事高手,比如评头论足啊,讲讲逸闻趣事啊,或者饶有趣味地演绎倒霉的一天啊,但如果是创作一个完整的小说世界,他会写成什么样呢?这是一种全新的技能,绝非人的大脑中标配好的东西。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不仅天生能识别好故事,还具备写出好故事的能力,那么人人都成了著名小说家,只消端坐一旁,就有一大群愿意效劳的助手忙着帮你打理海外出版授权、电影改编或者收入可观的演讲。

  但是估计很难雇到员工,因为他们也成了著名小说家。而且问题也来了,谁会有时间去读这些伟大的小说呢?

  相信你已经明白,写小说不容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并非看起来那么难。很多作者未上沙场身先死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我们似乎会在不经意间忽略一个问题,我们执拗地认为,写故事,首先要习得一手好文笔。但问题是,在练就文笔的过程中,我们完全错过了驶向故事的航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