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美国导演/制作人查尔斯·弗格森(CharlesFerguson)的62岁生日。弗格森有多重身份,他还是软件企业家和科技政策方面的权威,也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永久会员。 弗格森来自旧金山,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94年,他和同伴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软件公司之一的Vermeer Technologies,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让技术小白自己设计网页的网站开发工具FrontPage。2年以后,弗格森以1.33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微软。 虽然这笔钱大部分都分给了公司的风险投资家,作为大boss的弗格森,收益绝对不低。这一年,他只有41岁。 啊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是不是? 并没有。 卖掉公司之后9年,弗格森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第一部执导and制作的作品就是伊拉克战争后最早的纪录片之一《一望无际(No End in Sight)》,烂番茄94%,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提名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2年后的《监守自盗(InsideJob)》,以次贷金融危机为故事背景,由马特·达蒙配音,烂番茄98%,获得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大奖。 影片采访到的嘉宾相当重量级,包括前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 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 金融大鳄索罗斯。 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以及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新加波总理李显龙等等。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次贷危机是以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引发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事件。 弗格森当然没有这么peace,在《监守自盗》里,他把次贷危机认定为多个行业的巨额欺诈和大规模犯罪行为,直指华尔街和美国政府。 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底气? 90年代还在麻省理工的时候,弗格森就发现,学校的教授们和同事们收重钱为企业的反垄断案作证,甚至在国会作为某些行业代表作证。 “学院派的教授开咨询公司,中间的猫腻根本无法想象。” 影片里,索罗斯也亲口证实:经济学者80年代开始成为放宽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98年到08年,金融业耗资50亿美元作为政治捐款,通过学术派和国会的关系为放宽金融监管政策保驾护航。 学术派一边推动放松管制,一边从华尔街获得高额薪资。哈佛经济学教授Martin Feldstein是里根总统时期的首席经济学顾问,他一手构建经济放宽政策,98年到09年他是破产的美国国际集团(AIG)董事会成员,每年薪水数百万。如此明显的利益冲突,根本没人有异议。 除了学术届的腐败,在弗格森眼中,次贷危机最大的凶手是华尔街银行家们。正是他们制造房地产债券垃圾、出售垃圾,从中再获利,让投资人倾家荡产,自己却富可敌国。 电影里公开了高盛高层接受质询的画面。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手上打包出售的债券一文不值,一边在公司邮件中形容为“狗屎”, 一边卖力想客户要喝。 从08年开始,房地产证券化食物链开始断裂,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JP摩根和雷曼兄弟竟然开始给客户推荐购买反投保的有价证券,同时投保客户会损失,从中再获利上百亿美元。 高盛高层信誓旦旦把其他对手拖下水:他们比我们做得更过分。 评级机构也是次贷危机的重要推手。三大评级机构(Moody、S&P、Fitch)通过给高风险证券提高等级,每年赚取几十亿美元。 如此抓瞎的后果是,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政府接管,10月,布什总统签署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而雷曼兄弟在破产前一个月仍保持A2评级,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的评级甚至是AA。 接受众议院和参议院质询的时候,三大评级机构选择引用第一修正案,声称:我们只是提供“意见”,巧妙逃脱法律制裁。 金融界、学术界、评级机构的沆瀣一气,背后是政治力量的一潭深水。次贷危机后,没有任何金融高管被起诉或者被逮捕,政府没有指派任何特别公诉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被指控涉嫌证券或者账目诈骗。 奥巴马上台后,选前“改变华尔街、进行行业重组”的口号也没有兑现,甚至于他成立的经济复苏委员会成员,恰恰就是当初建立制度、在次贷危机中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 同时,银行家们为游说金融政策开出的支票甚至更多,次贷危机后,一个参议员最多面对5个金融说客。 重重黑幕下,甚至没有任何评级机构和相关银行负责人愿意接受弗格森的采访。弗格森却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坚持,才完成了这部作品,全方位展示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 弗格森总是喜欢“挑刺”。12年,CNN邀请他拍摄希拉里的纪录片,合约已签了,最终剪辑权也给了弗格森。但当他开始筹拍,却处处碰壁:没有人愿意参与这部电影,CNN同时被民主党和共和党高层威胁,如果坚持拍,CNN将失去所有总统辩论和总统大选的新闻报道机会。 弗格森想把纪录片用档案影片做出来,但却被层层阻挠,连资料影片都拿不到。 HBO邀请他弗格森拍摄一部关于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电影,因为意见不统一,最后项目流产。 弗格森说,我从书里看到很多电影搞砸的故事,派系斗争、时机问题、法律问题,都有可能拖后腿,纪录片行业是很疯狂的。 15年,弗格森推出纪录片《最后抉择(Time toChoose)》,把目光对准了环境保护领域,依旧保持了高水准,烂番茄86%。 一个敢说真话的既得利益者,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贵的。弗格森没有电影制作方面的任何训练,却接连带来激动人心的作品。就像《监守自盗》的片尾说的这句话: 一切都不容易,但至少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爱米粒说话] 如果大家对次贷危机感兴趣,推荐大家一本书:《纽约时报》首席记者/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10年出版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虽然是大部头,但是非常精彩流畅,我自己完整地就看了两遍。 最后,金融领域我是外行,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 今天就是这样,我们下周见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