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喇嘛哥 演唱:阿穆尔 本文代为喇嘛哥旅行分享会上的发言提纲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旅行中的一些故事和感受。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那个错字连篇的网络写手、用杀猪调来创作歌曲的非主流音乐人,是膘肥体壮的前健将级运动员,是用运动美学来构图的摄影人,是誓把深度游当成毕生事业来做的旅行达人。江湖人称喇嘛哥,喇是喇嘛的喇,哥是大哥的哥,一指信仰,二指性别。 我的曾用名叫奇勒旺乎芒奈乌力吉,官名叫王雄斌,网名叫喇嘛哥。如果说小名是我回不去的故乡(故乡已经搬迁),官名就是我去不了的远方(仕途已经退职),那么网名就是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他乡(职业网络写手)。 人生有时候就是一场没有回头的旅行,故乡是起点,远方是终点。他乡才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和看到的风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行就是一场场修行,有的经历变成了阅历芬芳了流年,有的经历变成了成长沧桑了自己的人生! 旅行是什么?有人说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找平衡;也有人说旅行就是在路上,还有人说,旅行就是有钱人的一种显摆,是一群闲人的游蹿!咋一听,这些话也对,但是仔细一琢磨,又觉得太低估了旅行的魅力。 旅行的确在路上,的确要耗费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是旅行一定没有标准,走多长的路、遇多少人、看了多少风景,经历多少事情,花了多少钱才算旅行? 不尽然。 我以为只要一个人的心、眼还有探索的冲动和行走的能力,只要让脚步在路上,让心灵还有期待,都叫旅行。比如看一朵花开、迎一阵清风徐来、等一个人来这算旅行;离开故乡、看陌生的风景,遇到陌生的朋友,也是一场旅行;甚至阅读一段文字,在别人的故事中感同身受也算一场旅行。旅行可以声势浩荡,天涯海角,也可以是夕阳下的一段穿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而行的一次经历。 旅行没有门槛,只有行动! 我是从2006年开始提出深度游的概念的!当时是源于一次出差,一次对内蒙古的一次刻板印象。在外地人的眼里,草原原来这样富足和轻而易举,蒙古必须能歌善舞,酒量超人。我们必须穿着蒙古袍,坐在勒勒车上,对着他们无节制的傻笑,不然就指责你不纯,就可以任意破坏草原,乱丢垃圾!御用文人描绘出来的草原不是真实的情况,于是回来几个人一合计,成立一个深度游,力所能及的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草原,告诉他们草原和蒙古比你想象的深沉和博大。 从举步维艰到付诸实施只有一个行动的距离,很快,我们就接待了第一批朋友,当然蒙古文化的博大精深马上吸引很多朋友,每次看到他们因为诚意和体验而感动的时候,我们也倍感欣慰,只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每每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深度游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解释? 情急之中,我们脱口而出:就是一个猛子扎下去7天漂起来? 直到看了冯小刚的《私人订制》,茅塞顿开,不就是深度体验吗? 搞深度游以来,我深深理解艾青的那句话,我为什么总是眼含热泪,因为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从一开始想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草原到后来从旅行中给予我的启发和触动,我本来只想要一朵花开,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旅行的魅力就是这样,它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和活着的意义而那旅行中的经历豆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无论是遮阳山攀登天梯的彼此相助,还是湖州大姐那一次诚意的接待;无论是他乡遇故知的感动,还是藏族老阿妈那含泪的倾诉;无论是一汪水泊的发现还是听到一朵花开的声音,无论是二连浩特半路上那一对言少的夫妇,却因为一顿酒却有亲人一般的交往,还是摩洛哥那一个因为喜欢中国而想和你成为朋友的真挚。。。。。。 这一路走来,遇到太多的感动,陌生的还是熟悉的,身边的还是路上的,细碎而磅礴,柔软而温暖,是旅行教会我对这个世界要有善意和柔软,教会我感激和期待,教会我努力和思考,这些还不够吗?旅行让我多了几重的人生,几重的体验,几重的阅读,在无限的接近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 三毛说:人生就是从无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无知的过程,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沿途的风景,看风景的心情,都存在阅历的皮囊里,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个声音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和值得温柔以待。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只要你有自己的翅膀,飞翔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那么那些短暂的相逢,都会成为下一次启程的伏笔。不必害怕,带着这份贵气的孤独,让那个笃定的背影在找寻另一个自己的路上多一份沉静和内敛!在陌生的地方,与未来的及相认的朋友和还没有遇见的美好做好重逢的准备! 最后把三毛的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做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啊,一生要有多少次梦里花落知多少啊?错过了,就是一生! 乘着现在还有向往和期待,乘着天色将好,佳期如梦,选一个吉日出发,或者向这个春天发一份邀请,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个下午,时光静好,我们那么幸运的在一起过! 多好!
|
|
来自: 昵称7122974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