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小时+的高铁,我竟然就怕了。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9年的第 264 篇推送 】

其实应该不计旅途长短,

对所有目的地都永葆好奇心的。

# Sep.25 #

其实在长时间旅途这个话题上,我是很有发言权的。

毕竟我自认为我经历过最漫长的旅途,大概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那种长度。

那段最漫长的旅途时光是从北京到深圳,硬座,26个小时+。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就是觉得难以置信,没想到那时候的自己,如此能扛。

我猜,之所以那时候自己能扛,还是因为太年轻。

那次从北京去深圳是为了搞学生科研,然后约了导师在深圳汇合,因为科研经费的问题,我毅然决定选择了硬座。那时候就想,不过26个小时+,而且在绿皮火车上熬过一整天,好像也蛮有趣的。事后其实也没有觉得特别累,就算那26个小时里,我都没怎么睡。

对了,26个小时+的硬座,仅此一次。

虽然当时也买了回程同样漫长车程的硬座票,但是因为导师觉得我过于辛苦,坚持让我退票买了从深圳到北京的动车软卧,后来我差不多躺了一晚上,就回到了北京。

我想,我大概再也不会经历这样的旅途了吧。

其实人在囧途这个词是对的。

那年暑假去厦门玩,结果快回来的时候台风到了,买的回程动车已经取消,仅有一趟慢悠悠的火车可以回杭州。

之所以记得如此深刻,是因为那趟车也有19个小时之久,而且我们只抢到了前面一段路程的硬座票,剩下差不多10个小时,我是站在火车上的。

所以我不但坐过26个小时多的硬座,也曾经在火车上站着只靠着行李箱熬过10个多小时的漫漫长夜,我似乎很能扛了吧。

但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是老了的症状,我竟然开始越来越抗拒长时间的旅途。

其实超过5个小时的高铁或者飞机,都让我感到绝望。

大学的时候因为假期学生证优惠,北京回杭州如果买硬座票打五折,还不到一百块。

大一大二的时候还很天真,觉得坐硬座才能体会更多东西,所以坐过好几次13个小时的硬座火车,现在想来,那时候真是勇气可嘉。

不过,也就是因为买过春运时节的硬座票,我才真正见识过春运,比如没有买到坐票的人直接钻座位底下躺着就睡了。

想当年穷游山西的时候,为了省钱就买10个小时的硬座票,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太厉害了,如果换到现在,我大概少了一份支撑我到太原的动力。

其实不是现在自己变得有钱,抗拒穷游这种旅行方式,而是会怀疑,我忍受好长时间的旅途到另一个地方,我到底有没有那么期待那里的风景。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变化。

这两年其实也没怎么长途旅行,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以后,年休假的时长短的可怜,而所有的节假日都免不了加班,所以真的缺少时间出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好像变懒了,对于很多地方少了一份好奇心,多了一点无所谓。

其实我觉得这种心态转变真的挺可怕的。

我明明应该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get一下的人啊,为什么现在的我会因为在旅途上的时长而开始纠结这趟旅行的性价比。

其实很多事情,考虑后果,考虑性价比,你就会少了一份冲动。好像有点没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