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农村看到一堵墙,没忍住,哭了|阿兮随笔

 阿兮随笔 2020-08-22

阿兮在头条号发布的上一篇文章“农村十种手艺人面临技能失传尴尬|阿兮随笔”里,讲到瓦匠,并且贴上感动过我的一堵墙的图片,来例举瓦匠的工匠心与良心操守。很多朋友像我一样,也表示被这堵墙感动了。有朋友感慨那个石头墙面,现在好多石匠瓦匠怕是已经做不出来了。

有头条朋友深情回忆起旧日场景:“记忆里:瓦匠(兼石匠)该上门口上方的鬦版石了。六十厘米宽,一米六七长,二十几厘米后,也该有四五百斤吧,掌桌(工头)的亲自挽好刹绳,上面六个人,一边三个,下面两个人拿杠子准备好了,掌桌的叫号子:起来喽……!上面发力离地六七十厘米高时,掌桌的迅速钻到石头下面,号声如雷!人人振奋任谁尚敢懈怠!升到一米多高下面两人拿杠子也顶起!起来喽嗨呀……那时候的匠人为了生活流了多少血汗哟!”

我知道朋友在打出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依然是当时的场景,有着震撼心底的泪意。阿兮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我小时候村里有石坑,很多石匠打石头。打钎的时候,他们会唱夯歌。抬石头的时候,他们也唱夯歌。领头的略带一丝苍凉的号子领起,众人齐喊“嗨呀”,号声如雷,整齐划一,我总是一坐好久,就那么远远的看,远远的听,特别入迷。

古老的手艺人,古老的劳作,特别能凝聚起人内心的力量。老匠人很爱惜羽毛,把自己的声誉看得很重。俺们乡下人的傲娇,有时比城里人更强烈。在招远市蚕庄镇,我曾去采访挖掘闯关东代表人物“铁勺子头”家故事。有老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当年“铁勺子头”王家起新房,对瓦匠师傅格外尊重高看。瓦匠们心里过意不去,就决定要拿出绝技,来报答东家。于是给房顶覆瓦时,做得特别慢,一天才做了有三四行瓦。三四天还没完工。东家就稍有了意见,那意思是说,为什么啊,我好吃好招待,你们还磨洋工呢?瓦匠头儿听说后,也不解释。喊一声,拿碌轴来!

众人均不知索要碌轴为何?却只见这老瓦匠拎起碌轴上了房顶,从屋脊最高处,就把那碌轴在屋顶瓦上滚起来!因为房顶以屋脊为中心形成两半坡,这碌轴就以惊人之势轰鸣着向下冲去,直到摔下了地面。再看房顶的瓦,无一片碎裂!众人都惊呆了,及至醒过腔来,一叠声地叫好。东家更是不停作揖,赔不是,也表示感激。

有时匠心与操守,就是砌在高处的良心。良心,工匠们的操守,经得起时间的验证。所以才有我们去农村里采访,遇到的明朝老房,依然是原来的瓦,原来的建筑石料,却完好如初,下雨下雪都不会漏。很是敬佩。

下面这篇文字,是阿兮在辛庄镇看到那面墙以后写的一个小随笔。一并分享给朋友们。

在农村看到一堵墙,没忍住,哭了|阿兮随笔

一堵墙|阿兮随笔

一堵墙,吸住了我的目光。

墙,不是我见过的高档大理石,一看就是垒砌前经过石匠錾子、锤子仔细雕刻,去掉了不规则边角,长宽不差分毫,随便你用哪块,都如同迈着官步出场,自有种雍容贵气。也不是方砖,横平竖直,只需要吊好垂直线不要歪斜,就万事大吉。

这堵墙,单从石料来看,属于不规则型,可以想见当初这家屋主的财力一般,买不起高档方块石,但从墙垒砌的效果来看,却有另一种不可逼视的个性与艺术美感,可见主人请的瓦匠师傅技艺高超,大大帮他找回了面子。

干垒砌墙法,属于瓦匠中的绝技,要求严丝合缝,麻绳、铜板塞不进。相传古时大家族盖房时,为了让瓦匠发挥出绝技,会给每个瓦匠发一些铜钱,说的很明确:如果干垒的石缝塞不进铜板,那这些钱就是瓦匠额外所得,如果石缝大了,对不起,这铜钱就是塞墙缝用的。但提这样要求的主家,建房用料多为平整考究的方块石,若不规则石块,主家是没脸提这种要求的,靠的只是瓦匠师傅的良心。这堵墙的垒法,正是技术高超的干垒砌墙法。

我在墙前站了好久。默默与之对视。

每一块石头,不管你是四边、五边、六边、……各种不规则形状,瓦匠师傅都为它找到了最佳位置,看上去,就仿佛每块石头的不规则棱角,都是为成就这面墙而生,非它莫属,独一无二。整面墙在我眼前静立,如同一幅石头拼成的精美诗画,浑然不惧岁月的淘洗。石缝是勾勒的线,石头是开在墙上的花朵,既张扬着每块石头的个性,更有整体小组和、大协调的统一美感与气定神闲。

这该是一个多么有激情的瓦匠啊!

盯着这堵墙,思绪拨开岁月的藤蔓,走入深处。我仿佛看到那个英姿勃发的瓦匠了。想象中,他是个学徒三年期满,刚刚离开师傅独自讨生活的年轻汉子。这是第一次有人主动请他建房,是他的第一次人生事业开端。面对这一堆乱石,面对信任他的主家,他决定要用这乱石为主家盖一栋最有面子的房,把自己高超的技艺砌在墙里,也把一个瓦匠的良心砌在墙里,砌一座个人建筑史上的辉煌,让主家扬眉吐气,也为自己扬名立万。

这堵墙,应该是瓦匠师傅一生中无数的骄傲之一吧?他用一座房奠定了自己瓦匠界的基础,墙壁无声,把他的高超技艺与良心书写在高处,这是瓦匠用石头砌就的名片,坦荡大气。

手摸着墙壁,我感受着他拿起每块石头时的思想。这是怎样的宏大创作,把每块顽石的缺点变成独一无二的完美个性,镶嵌在这面墙体里,成为协调!我仿佛就看到年轻的瓦匠被汗水浸透的背,阳光照耀下生动的一张脸。

在瓦匠师傅眼中,没有无用的石头,只有不会用石头的瓦匠。一个瓦匠,如果挑拣出一堆不能用的石头,是会被同行耻笑的。瓦匠,砌的不是墙,是自己的良心、人品与尊严。良心无声,却看得见。任何藏奸耍滑,在时间的淘洗中都无所遁形。

从何时起,人心浮躁如斯,人人只盯着外人缺点加以放大贬低、肆意嘲笑,却无视人性美好的一面?又从何时起,良心让路于利益,只能躲藏在暗处饮泣?

朗朗乾坤下,我面对一堵墙,沉默了许久,思索了许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