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海”,孩子是“船”,你的鼓励就是“动力”

 展言老师 2020-08-22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开了"的说法。现实中很多家长却“没有看开",他们要为孩子负责,掌控孩子的未来成为调控他们言行的脑中之轮,推着他们从期望到实际行动都表达了一种指向:要孩子成功。

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都是充满憧憬的,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最恰当的表述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是龙是凤。当孩子的一切都得按照家长的规划去执行时,孩子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很多的乐趣,有的孩子甚至对家长产生厌恨的情绪。

对孩子要有积极、恰当的期望

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家长不能按照自设的期望目标去塑造孩子。积极期望并不是过度期望,而是以一种欣赏孩子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选择恰当的目标。

我一直提倡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恰当的期望,因为不少家长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往往提出过高的期望,继而对待自己的孩子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爱,一到孩子面前所表现出的就全部变成了“满腔的恨”,以及对孩子不理解这种“爱”的痛苦。其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铁,也许他是一块好木材,你要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能力、特点出发,为孩子的可能性发展提供条件。如果家长完全从主观出发,要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和孩子都会很累,并且亲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伤害。

一个叫沈文绚的中学生来信告诉我:

我的父母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在学习上也对我严格要求,但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有些不妥。因为我的哥哥姐姐都是大学生,所以父母希望我能超过他们,考一所更好一点的大学。父母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但他们因为这个剥夺了我玩的权利,希望我时时刻刻都能拿着书在学习。

有一次,我看着外面那么多孩子在玩跳皮筋,想放松一下,就也跟着他们玩了起来。我妈把我喊了回去,说:“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叫你看书,看了多少了?再这样下去一定考不上大学……”我觉得有些委屈,就说:“妈,我向你保证,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我这么大了,我能管好自己,我有自信。”没有想到我妈不仅不鼓励我的自信,还说:“不要取得那么一点点进步就骄傲,照你现在的态度,即使能考上大学,也是最差的学校。”瞧,她就是这样,不会给我一点鼓励。

我想提醒她,就说:"妈,我这次取得进步,你一点鼓励也不给,还老骂我,我有的一点信心都被你骂没了!""你要我怎样鼓励你,要我把你吹到天上去吗…"我妈就是这样给我泼冷水。说真的,我好羡慕一些同学的父母,他们都很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挑战自己的潜能,为什么我的父母就那么不理解我呢?其实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明确且值得不懈努力的目标,但是,这种对“优秀”的追逐所产生的伤害是很大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叫张任的妈妈的信吧:

我们夫妻俩一直比较顺,在同龄人中属于比较成功的那种,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形象都很让人羡慕。我们一直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也能像我们一样,在同龄人中是个佼佼者,所以无论是对他的学习成绩还是为人处世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他除了成绩还比较突出外,没有什么能让我骄傲的。有时候我还能感到他非常自卑,1.6米的孩子,像个豆芽菜一样整天低着头,不跟同学往来,见到熟人还不愿意打招呼。跟他说过无数次也没有用,这跟我小时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反思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其实,分析上述情况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高的,因而孩子很多方面的表现使他们产生了不满。家长显露出的遗憾和“无数次地说",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自卑感。家长提到的“除了学习还比较突出外,没有什么能让我骄傲的”,这个观点折射出家长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个人财富。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追求个人虚荣心的满足占了上风。我建议这位家长最需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并了解你的孩子,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些活动,商定发展目标,不能事事追求优秀与完美,这样孩子会累垮的。

欣赏孩子,鼓励孩子

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并不是件坏事。心理学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叫"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对外发布一个“权威性谎言”,把他随机挑选的一小部分学生的名字列入了“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并被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8个月后,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发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显然,这个结果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

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和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他们各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家长对孩子抱有期望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积极期望,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积极期望应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态度,要常常去欣赏孩子的闪光点,为孩子的点滴进步高兴;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客观地帮孩子分析,并为孩子提供参考意见。积极期望并不是过高期望,而是需要家长形成一种欣赏孩子的态度、为孩子选择恰当的努力目标,而不是超越孩子能力的发展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