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乡民锋哥 2020-08-22

稻田养殖黄鱔,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生态种养结合生产方式,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疾病少、收益高等特点。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及适宜的水质为黄鳝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黄鳝的本性喜欢在稻田泥中钻洞打穴,疏松土壤,捕食稻田中的各种水生、陆生昆虫及其幼虫,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创造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生态环境,以此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依乡民锋哥以往的套养经验,如果管理得当的话,稻田混养黄鳝的亩产量,一般黄鳝可收80~100公斤,而稻谷可增收30~50公斤。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一、养鳝稻田的选择条件

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10亩以内,应选择地势稍低、常年不干涸或容易灌水的低洼稻田作为黄鳝的养殖池,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管理方便。养殖池的田埂要求高而厚实,能保水30cm以上。以乡民锋哥的经验,混养田埂的四周要建造高80cm左右的护埂防逃墙,一般采用砖砌,或者用水泥板、聚乙烯网布作为材料。为防止黄鳝逃逸,进、排水口要用混凝土砌严堵实,并架上铁丝网。在稻田的四周和中间可根据地块形状均匀开挖“田”字形或“井”字形鱼沟,一般沟宽为40~50cm,深为60~80cm,约占该稻田总面积的15%~20%。

二、鳝种放养

(一)、稻田消毒

鳝种放养的前15天,每100㎡的鱼沟用2公斤生石灰化水后泼洒消毒,但要保持水深有20~30cm。

(二)、苗种的选择

鳝种的来源可自留或也可就近收购,但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品种选择为本地的深黄大斑鳝。选择的鳝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相近,大小以每公斤40尾左右为宜。

(三)、放养密度与方法

稻田插秧结束后应及时放养鳝种,一般会在水稻移栽后,秧苗返青时放苗。放苗时应保持鱼沟内水质透明度在25~30cm之间,而田面有3~5厘米的水深。每亩放养规格为30~50尾/公斤的鳝种50公斤左右,一次性放足。同时还可套养5%的泥鳅,利用泥鳅上下蹿动可增加水中溶氧。鳝种在放养时应用3%食盐液浸洗消毒,以防黄鱔“感冒病”、水霉病和防止将病原体、寄生虫带到新的环境。此外,还应注意稻田的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3℃。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三、驯食与饵料投喂

黄鱔鱼喜欢食鲜活的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蚕蛹、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在实际的生产养殖中难以保障大量鲜活的饵料供应,所以必须及早对黄鱔进行驯食预制饵料。乡民锋哥的做法一般会选在苗种放养后的第20天开始,此时黄鳝苗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早期准备的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的肉浆,再按20%的比例均匀掺入黄鳝专用饵料中投喂,先进行驯食5~6天;待驯食成功后,再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配比。黄鳝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饵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但应坚持用“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天阴、闷热、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0℃低于15℃时,要适当减少投喂量;天气晴好,水温在15~28℃时,是黄鳝旺食旺长的好时机,要及时适当地增加投喂量,以第2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准,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2%~4%。另外,在稻田中可装日光灯,既便于观察鳝鱼的活动,又能引诱昆虫供黄鳝摄食,增加黄鳝的肉食性饵料。

四、日常管理

(一)、水稻栽培

水稻应选择生长期长、抗病害、抗倒伏能力强的梗硬品种。移栽时推行宽行密植,行距约为20cm,株距约为10cm。但需注意的是,秧苗在移栽前要施足基肥。

(二)、水位调节与水质管理

在稻田的水质管理上应根据水稻各生长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坚持早期浅水位(一般以5~10cm为宜),中期深水位(一般以15~30cm为宜),后期则正常水位,基本符合稻、鱔生长的需要。搁田期间,鱼沟要保持有50cm左右水体,并经常要更换清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夏季成鳝池水质的酸碱度应保持pH值在7~8为宜,如果池水长时间呈酸性的话,可以使用生石灰水向池内泼洒进行调节。

(三)、饵料管理

日常投喂的饵料一定要新鲜质优,切忌使用变质、腐臭的饵料,以防黄鳝吃后患肠胃病。夏季的黄鳝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高,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天一喂为每天两喂,可分别在上午的9时以前和下午的6时以后天气较凉爽的时间段投饵,投喂量以黄鳝当天吃完为宜。应该注意的是,平时吃剩的饵料应及时捞出,以防污染池水。

(四)、搞好防暑降温

黄鳝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水温为21~28℃,但夏季因阳光暴晒易使黄鳝中暑。乡民锋哥的做法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阳,也可在鳝池水面投人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用来遮阳(但种植面积不能超过池子的1/3为宜),还可采取换水调温的措施,高温季节可按正常的水位加深15~20cm左右。为利于黄鳝的生长,即在盛夏时把水位加高,并采取更换表层水来平衡稻田水温度的措施,条件许可的稻田也可采用长流清水的方法降温,效果更佳。

(五)、严防鳝鱼逃跑

应坚持对稻田进行早、晚巡查,以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同时要特别注意检查池水位的深浅、池壁池底有无裂缝以及排水孔网罩是否完好,及时排除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应注意田间的敌害并及时清除。黄鳝在暴风雨天气下最易逃跑,此时尤其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六)、防止黄鳝浮头

在正常的饲养环境下,如发现黄鳝出现一般性的浮头,则说明放养密度大、投饵多、黄鳝的生长旺盛。但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的情况下,或在巡塘时发现黄鳝惊恐乱跃、群聚池面、慌乱游动的现象,则说明是稻池严重缺氧,应及时进行增氧处理。对轻度浮头的情况,只需立即注入清新水质增氧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选在傍晚时注水,以免上下水层的对流反而会加剧浮头现象。而暗浮头现象则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症状轻微难以察觉,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注水预防,很容易发生泛田死亡。对由于天气、水质异常变化而引起的浮头,只要适当减少投饵,并将池中饵料残渣及时清除,及时注入清水即可解决。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五、稻鳝病虫害防治

(一)、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由于稻田混养黄鳝具有除草保肥、灭虫增肥的作用,因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如果水稻在生长期内不得不防治病虫害的,可以适当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用药前先将鳝鱼全部赶到鱼溜内并灌满田水,稻田的一半先用药,而剩余的另一半则隔天再用药,让黄鳝在用药期间有多一点躲避的场所。若确需使用粉剂农药的,宜选择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而水剂则宜在露水干后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将药液喷洒在稻叶上;而下雨前不要施喷农药,另外,喷药后的翌日应将鱼溜内的水放掉1/3~2/3并及时加注回位。同时,严禁使用含有甲胺磷、毒杀芬、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以防止农药对黄鳝产生的伤害。

(二)、黄鳝病害的防治

(1)、黄鳝细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一般以5~9月为流行期。病鳝的体表常常会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红斑,并以点状充血性发炎,尤其是腹部的两侧特别明显;病鳝游动乏力,常往水面浮头;病情严重的,鳝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乡民锋哥此时的做法是及时更换稻田水,并用生石灰化水后清田消毒。对于已经发病的黄鳝,可用磺胺噻唑0.5g与饵料掺拌均匀后投喂在50公斤黄鳝上,每日1次,并连用5~7日为一个疗程。

(2)、黄鳝水霉症。多是因为黄鳝的体表在受到伤害后感染所致,肉眼即可见病鳝伤处长满霉丝。此时,应立即加注清水,并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小苏打20g溶解后全田泼洒。

(3)、黄鳝发热症。导致黄鳝发热病的原因多是因为饲养密度过大,而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过多在水中积聚发酵,导致池水温度急剧上升而引起。此时的黄鱔相互缠绕,很容易导致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是:在田内混养少量泥鳅,通过泥鳅上下蹿游防止黄鳝缠绕,并立即更换新水。

(4)、黄鳝锥体虫病。一般在每年的6~8月为流行期。病鳝大多表现为贫血症状,鳝体瘦弱,生长发育不良。乡民锋哥通常采用的防治方法是:先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再用2%~3%的食盐溶液或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对锥体虫的治疗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六、捕捞上市

当黄鳝的个体重达到60~100g时即可捕捞上市。秋季可采用细密网进行捕捞;晚秋、冬季和早春则可采用灌水篓网或地笼诱捕,或排水搁田集中捕捉,尽量不要伤害鳝体,并注意捕大留小,以便为次年饲养留有足够的鳝苗。

这种混养方式可让黄鳝亩产200斤,稻谷也可增收100斤,技巧你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