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水果排行揭秘,第一竟是毫无道“李” !

 素笛轩 2020-08-22

 和今天的网络选秀一样,古人也很喜欢搞三甲、四大、十强之类的排名来炒作话题,但能流传久远的大多是民间的说法,文人的那些高端榜单因为过于“独腹心思”,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认同。比如中唐时期李直方仿照贡士品第,对常见的应季水果也列了座次,第一名为绿李,紧随其后的是楞梨,居第三的是樱桃列第四,价格高昂的蒲桃勉强挤进第五。

排第一,没道“李”?

我们今天吃的绿李,唐代称为嘉庆子。

把李子定为第一,原因很简单:他姓李,大唐皇帝也姓李,所以小李子必须排第一。有人提醒他,荔枝实力很强,怎么也得进前三,李直方却不以为然,认为荔枝应该放到第二梯队,充其量只算“寄举之首”,进不了前五名。作为久居帝都的皇室宗亲,李直方吃过的上等佳果自然不少,但也正因如此,他的这份排名表主要反映的是长安地区的食果风俗。

根据时人韦述《两京新记》的说法“东都嘉庆坊有李树,其实甘鲜,为京城之美”,这应该就是李直方所称道的绿李代表。而且这种洛阳所产的鲜果到了晚唐时代已经远播四方,用以馈赠亲友,担任忠州刺史的白乐天就在《嘉庆李》一诗中,将李子与自身的漂泊对比——“把得欲尝先怅望,与渠同别故乡来”。

繁华万朵各妖娆

自古以来李子以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而著称天下,《西京杂记》中的诸李已经看得人眼花缭乱,许多品种今天无法详考,《群芳谱》粗略统计更是达到上百种,其中自然不乏上品。渊源较早的比如出自中山的缥李,陆机称“大如拳者呼仙李”,还有右军《来禽帖》中提到的青李,书圣对种植颇有心得,特地告诫种子须“囊盛”(袋装)而不要“函封”(盒装),否则密封保暖不好,往往不易成活。

一般而言以南方所产为佳。举例来说,浙北产的檇李就堪称天下第一,以至于从春秋时期就以这两字称呼产地,《左传》中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也正在此(即今嘉兴)。檇义通“醉”,食之令人陶陶然,吴王为见西施桃腮之美,用李子将其灌醉(见《花史》),其甘甜醇厚可想而知。据说檇李的正确吃法就是“啮而吮之”——咬个小口然后慢慢吸,不多时便能全部饮尽,更添满颊的酒香。其实古代女子还一度流行“李会”——立夏当天,取李子汁和酒而饮,称作驻色酒,认为这样可以养颜美容,还能“防疰夏”。

果肉中间一道新月凹槽,据传就是西施指甲的掐痕。

近代为人所熟知的首推巫山脆李,口感确实爽脆,颜色与青李相近,成熟后也不会有“翠质朱变”的过程。前些年市面上常见的黑李,与之形成极大反差,还有个晃眼的名字叫黑布仑,不少人以为是国外引进的洋种,其实根子上还是中国本土的种。虽然李子称不上太过珍异,但历史上确也有过贡品,比较出名的就是湖北孝感的玉皇李,因色近明黄故又称为御黄李。相传原先在安陆当藩王的朱厚熜好这一口,后来登基称帝,当地的这种李子便又得名为嘉靖果

作为十大仙根之一的黄中李,虽然深受王母娘娘喜爱,可惜万年一开花,万年一结果也实在太熬人了!

啖果思其木,拈花仰老子。

果子生津解渴,甜中带酸,又容易上火,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另外也应避免和禽肉、禽蛋混吃。但制成蜜饯则别具风味,笔者幼年的闲嘴之一,便是街头小店常有卖的话李,甜中带咸,能嚼上好一阵子,隐隐还有一股药香(配料中有甘草、丁香、肉蔻)。后来市面上还有了加应子,觉得果脯之中当居第一,只是很晚才知道那是福建的芙蓉李渍了白糖。一直略感遗憾的是,吃了多少年的李子,却很少亲见李树开花,便是不开花的李树也难得一见。

树本祥瑞早有明载,相传老聃诞于李树下,生而能言自姓为李,后世同族莫不以此为荣。开枝散叶的李氏子孙遍及天下,仿佛三人之中必有一人姓李,稗官野史中还常拆李字为“十八子”来造作谶语。不由想到《红楼梦》中的李纨,长年守寡的酸涩郁在心底,人前人后还得扮演贤妇淑嫂的角色。唯一的希望珠儿考取功名却旋即战死疆场,李纨闻讯悲痛而亡,“桃李春风结子完”的无情判词,道尽了这株大观园中这株“道旁苦李”的惨淡一生。

古时李名列五果之一,《素问》中称它味酸属肝,为东方之果,你可知同为五果,与其同气连枝,最为亲密,古人常拿来与李并称的是什么吗?相信聪明的你一猜就破,我们下次再聊吧!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桃李成蹊 · 1910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