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火锅要不要配点“拨霞供”?

 素笛轩 2020-08-22


你有多久没有吃火锅了?一个热腾腾的火锅对于吃货来讲,是会让人快乐的。那当你快乐的时候,是否会想起火锅是怎样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面前呢?

本期学而时习,我们一起来看看火锅历史吧。





商周时期,青铜器达到鼎盛,于是就有了一种鼎,分上下两层,上层盛放食物,下层托盘烧炭火。史书《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放入“鼎”中,煮熟后分食。

战国时期出现了“鼎鼎”,“鼎鼎”可以调五味。这里的调五味是将几种食物混合。融合着各种食材的味道,菜肴会更加鲜美,所以《战国策》有:“昼游于江河,夕调乎鼎鼎。”

汉魏时期,已经有了现代鸳鸯火锅的雏形。这个时期出现了分格鼎: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是不是跟今天的鸳鸯锅有得一拼呢?





唐宋时期,吃火锅就很普遍了。听说唐代流行一种“菊花火锅”,就是在火锅中放上几朵菊花,为火锅增色添香加味。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知道这里的“小火炉”用来煮小火锅会不会别有一番风味?

宋代,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家家都举办“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吃烧烤,有的吃火锅。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





如果说前面的火锅只是一个雏形,没有现代火锅的灵魂——“涮”这个动作的话,那么,宋代有一个叫林洪的人就不得不提到了。

话说有一天林洪前往武夷山去拜访一位著名的隐士饶止翁(人称“止师”),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雪,一只野兔在山岩中飞奔。因刚下了雪,岩石极滑,兔子从山上滚了下来,被林洪抓到。

“野兔烤起来吃那是相当美味啊,啥也别说了,开烤吧!”且慢,止师说:俺们乡下人都是这么吃的,先把野兔肉切成薄片,放在用酒、酱、椒等做成的调味汁里浸泡。然后在桌子上放个生着炭的小火炉,火炉上架个汤锅,水开之后食客们各自用筷子夹住泡好的野兔肉片,放到开水锅里拨弄一番,烫熟之后,再随意蘸一些料汁就可以吃了。“果然美味!”吃货林洪赞不绝口。

几年后,林洪又在临安友人杨泳斋家的筵席上吃到这道菜,兴起处,赋诗一首: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这种涮出来的肉片,色泽犹如云霞一般,因此林洪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拨霞供”。看看人家取得名字,确认过眼神,是个有文化的人。





在清代,吃火锅风靡全国,不仅在民间流行,就是在宫廷也是宠儿。当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5部分组成,可以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食品。另一种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能把水烧开,生鱼、生肉、蔬菜等可以放入沸水中煮熟。

悄悄告诉你,清朝皇帝可喜欢吃火锅了,其中以乾隆最为著名。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一次办了530桌火锅。在乾隆退位的时候,也就是嘉庆元年,他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共办火锅1550桌,赴宴品尝者多达5000人。这场面,这阵势,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说到火锅,小编已经在分泌口水了,啥也不说了,今天的学而时习到这里就结束了,小编要自己在家中煮火锅了,哈哈哈哈……

当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云”火锅。

栏目策划:亦竹;图文编辑:旧拾

学而时习 · 2003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