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桌的你们——这几位大神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素笛轩 2020-08-22


年年出席蟠桃盛宴的嘉宾之中,有几位打扮另类,形象讨喜的神仙,说起他们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不过在说起他们的来历之前,先来听一段悲惨的传说……



逃出升天



话说大宋王朝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制度开明,有人情味的黄金时代。但这仅是对于文人阶层而言,对于地位低下的武夫则是另一副嘴脸。从建隆三年开始,凡是军人犯法,都会被发配沙门岛(今天叫庙岛),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三百人的口粮,很快出现了食物短缺的问题。



仙山琼阁,诉说一段不堪回首的逃亡记忆。



看守头目李庆想了个恶毒的办法:一旦犯人超过三百,便把其中一些捆上手脚扔进海里,这样岛上犯人始终保持在三百以内,结果短短两年就死了七百多人。不堪忍受的囚徒开始找机会跳海逃命,但十有八九都葬身鱼腹。某次有五十多名囚犯获悉自己即将被杀,便趁着夜月明朗,抱着葫芦、木板跳入海中,向三十里之外的蓬莱岛游去。

多数人犯体力不支,游到半途被巨浪卷走。只有八人体格健壮,擅长泅水,借着海潮之力游到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藏匿起来。次日渔民发现了他们,得知他们是从沙门岛越海游来,大感惊奇,将他们称作“神人”。结果此事在民间流传开来,被添枝加叶越说越神,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



文学人设



故事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听上去不像凭空杜撰,但因为太过凄惨,老百姓不愿接受八仙来自于八个侥幸逃生的越狱犯的假设。但基本可以肯定,八仙的形象确实是从北宋初年逐步产生的,只不过他们各自的来历,以及相关传说的细节,确实经历了较多的曲折,衍生出诸多版本。



早期的八仙队伍,奇怪,风流潇洒的韩湘子去哪儿了?



从现存的元代杂剧中时常可见八仙人物登场,不过相互之间无法完全印证对照,这些早期文学中吕洞宾总是核心人物,但从没有出现何仙姑。在一些明代小说中,何仙姑与张果老的形象分别被玄虚子和风僧寿取代,直至今天某些南方乡村戏曲中,都将刘海列入八仙,排挤掉汉钟离或蓝采和。

问题在于团队本身组合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谁是资格最老的发起人?一般认为汉钟离点化了吕洞宾,而吕仙人又是何仙姑等人的师父,但胡子一大把的张果老也是中年大叔调教出来的吗?似乎有点不合情理。



大三阳的来路



比较主流的一个版本是铁拐李可能直接师从西王母,原本在砀山修炼,某次应老君之邀赴宴,需要神游华山,叮嘱道童一旦七日不返,再将其躯体焚化。结果童子有事中途离开,才六天就急匆匆先烧了师父的躯壳,搞得老李回家后魂魄无依,情急之下只能钻进路旁饿殍皮囊,自此成了个蓬头垢面,满身污垢的跛子。

这些当然都是出自王母的精心安排,活生生包装出一个脏兮兮的东华教主,可能也符合当时社会对于修道者嬉皮士风格的定位。之后铁拐李把训练中心搬到了终南山,招聘了第一个学员:从战场上打了败仗逃走,对人生感到茫然的钟离权。这里要注意,汉钟离和汉朝无关,他是和除三害的周处同时的西晋大将,复姓前面加一个“汉”字来自于他的绰号——天下都散汉。



不管是铁拐李还是汉钟离,身上都有点魏晋名士的放荡不羁。



所谓的散也就是吊儿郎当,都散汉就是天底下最最嘻哈没正经的人。这一形象设计也是铁拐李亲自负责的,胡子拉碴,袒胸露肚,终日摇着芭蕉扇呵呵大笑,尤其扎眼的是头顶两个拳头大小的髽鬏。这是典型的道童打扮,实际上也暗示了一点——汉钟离来自基层,永远是师父的好学生。汉钟离学成出山领受老师的任务,去人间选拔有仙根的好苗子,这时候已经是晚唐时期,转了一圈收获不大,只碰到一个高考落榜的泡吧学生吕洞宾。

通过病、死、财、禄、声重重手段严格考验,钟离权认为小吕大有培养前途,于是便引导他走上了学仙的道路。当然有两样考核被疏忽掉了,一是酒,小吕比师父还能喝;二是色,洞宾大叔后来没少调戏美女,这很可能是汉钟离降低难度故意放水。这样一来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形成了三代师徒关系,分别是凝阳子、正阳子和纯阳子就算是三阳开了泰。



发展下线



光有三个人当然不够,吕纯阳出师后也开始收徒,首先他献爱心解救了赌债缠身无法自拔的韩湘,之后又挑中了年度中华好女儿何仙姑。此时祖师爷铁拐李通过四处要饭,带回了一个聊得来的好孩子蓝采和,也只有他不嫌自己身上脏。转眼到了北宋,某次汉钟离带着徒子徒孙渡黄河,碰到了一位想要学道的皇亲——曹太后的亲弟弟曹佾。这位国舅爷因为兄弟杀人逍遥法外,人生观发生逆转,汉钟离觉得这位体制中人很有个性,于是就收他为徒。



吕洞宾每天去何仙姑的摊位上蹭饼吃,终于吃到嘴软,收了这个姑娘为弟子。



七个神仙在东京汴梁订了酒席,惊喜地发现如今人间不用坐在地上,都改成桌子椅子了,蓝采和兴奋的说:“一边正好坐两位,就叫八仙桌吧!”汉钟离瞪了他一眼:“你真不识数,明明七缺一好嘛?”铁拐李敲着桌子说:“不就是多副碗筷么,我打电话叫一个吧!”说完口中念动咒语,不多会儿张果老云中骑驴,晃晃悠悠地蹭饭来了,他是铁拐华山自由行时认识的驴友。

凑成八位从根本上说,和古人的数字崇拜有关,双数的八字听上去更吉利,符合民间的求福心理。其实我们从古代文学中时不时可以见到多种八仙组合,较早的是《淮南子》中记载的八公,也就是服用丹药后飞升而去的八个‘修仙发烧友’,而杜甫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彰显的是一副飒沓不羁的文人酒客形象,只是这种过于文气清雅的‘大神’属于贵族阶层,很难真正深入民间。



仙界的群演?



神话创作的根本手法是对民间情趣的不断试探和改错,个性鲜明、洒脱真实的人物往往容易赢得更多人的好感。成型的八仙来自三教九流,出身曲折离奇各不相同,而且有男有女,老少通吃,因此对普通民众更有亲和力。其实这也印证了一个道家理论,即人人通过各自努力,得道成仙皆有可能。这些有趣的邻家神仙即便修成正果,也并非光芒四射,高不可攀,他们不但身体存在残缺,神格也并不完美。



早期的八仙组合比较散乱,还常和寿星凑在一起。



说到神通更是可怜,过东海时仗着酒劲调戏金鱼仙子,被对方一个打八个,还让收缴去了法宝,只能乖乖认错求饶。《西游记》中大圣闹天宫,照理说八仙也多次在场,但似乎没敢出手过招,可能也自知手段不济,还是乖乖闪到一边打酱油为妙。总之这八个很少参与神仙打架,但也并不等于酒囊饭袋,降临到民间还是超级无敌的,时不时除个暴,安个良,搞点小法术劝人为善,难度并不很大。

只要八仙同时出现,一般都是喜庆吉祥的画面,民间专门有一类“打八仙”的戏,其实就是八仙祝寿,往往都是正式大戏前的开场内容。虽然从情节内容看无非是一些加官进爵之类的歌舞综艺小品,但过去的新人入戏班,这是首先要学会的基本功。穿的行头花式多样,看着便热闹有趣,平时还可以描成画像贴在墙上(和明星海报一个道理),或者请来塑像供在厅堂(就当是公仔和手办了),即便真神不露面,还可以拿法器当象征物,这就叫“暗八仙”。



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仙衍生的有趣典故和相关名物可谓不胜枚举,相信各位轩轩也能口吐莲花,娓娓而谈吧,我们不着急,留待以后一一道来!还等什么?赶快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吧!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子不语怪 · 2006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