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家想成为餐饮界京东的外卖公司VC厨事,怎么就失败了呢|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我看VC厨事的公众号上发表声明,转让300平米的中央厨房,公司也打包出售,这家位于深圳,想做餐饮界的京东的外卖店,坚持了三年后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用创始人刘长鑫的话说是暂时告别。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非常遗憾,我是很看好这家公司的,他们的模式是标准化的自营厨房加物流配送。

VC厨事觉得现在的外卖巨头如美团、百度、饿了么像是淘宝,搭建平台为各家餐馆提供服务,而他们想做餐饮界的京东,提供更加垂直与专业化的外卖服务。

我很认可他们的理念,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315对饿了么的曝光,也会促使人们更倾向于选择VC厨事这类自营的外卖公司,就像人们买正品更愿意去京东,而不是上淘宝一样。

创始人刘长鑫也非常讲义气,在公众号写了推荐信,向餐饮同行推荐VC厨事的员工,希望给他们的员工找一条好出路。

许多投资人也很惋惜,一些投资人朋友也纷纷鼓励他们,愿意出钱让他们继续运营下去。

许多消费者也觉得很可惜,对他们表示肯定和鼓励,愿意等他们再回来。

创业真难啊,感慨之余,我更想思考一下,这样一家外卖公司怎么就失败了呢?

按创始人刘长鑫的话,他们口味没把握住,菜品不稳定,成本控制出现了问题,亏损的时候没有及时调整,市场反应慢,错过了许多外卖平台的补贴期等等。

我觉得有一些说的是有道理的,比如成本控制和错过了外卖平台的补贴期,但有一些可能也不一定对,比如他说口味没把握住,但有不少人留言说“口味很不错啊”。

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对白“你让我死也死个明白”,但面对创业失败,许多创业者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失败在哪儿,你以为是口味不好,但可能根本不是口味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失败主要出在创始人说的成本控制上,这家公司的套餐订价在15元到20元,现在每天1000多订单,处于亏损状态。

VC厨事想提供有安全保证的物美价廉的外卖套餐,但这想持续,就要建立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而仅凭现在的订单量是不赚钱,也维持不下去的。

许多人建议他们价格再高一些也可以啊,大家是愿意多花一些钱,买到更高质量的外卖的,这可能就是创始人说的他们犯的错误,在亏损的时候没及时调整。

我不由想到了一家日本的外卖公司玉子屋,和VC厨事的模式有点像,自建厨房和物流,但比VC厨事成功多了。

玉子屋已经成立了50多年,现在有700人的团队,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90亿日元,每天派送快餐13万份。

玉子屋的几点做法值得VC厨事学习:

一是玉子屋每天只做一种套餐,在菜品的健康和美味上下功夫,因为只做一种,所以在原料采购上有话语权,制作上形成规模效应。

而VC厨事每天有七种套餐,一天才1000多订单,还要摊到七种套餐上,形不成规模效应,成本自然高很多。

二是玉子屋只接受10份以上的团购,面对的人群就是上班族,而VC厨事也是面对上班族,但一份就可以订,派送成本又高了许多。

三是玉子屋因为订单多,一天13万份,就可以通过回收饭盒和自动化设备来消减成本,他们回饭盒,不但能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剩菜能判断消费者的喜好,调整菜品。

因为量大,他们可以采购清洗回收容器的全自动化设备、1小时可以煮好15000份米饭的全自动煮饭系统等,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VC厨事因为订单达不到规模,根本不可能像玉子屋这样大规模使用自动化设备。

如果VC厨事在前两点向玉子屋学习,每天只提供一种套餐,只接受10人以上的团购,有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失败。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创业的事儿太复杂了,也许他们这样做了,还是有可能失败,又有谁说的好呢,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好在创始人刘长鑫是一个90后,他的这次创业虽然失败了,但获得了许多投资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鼓励,年青就是资本,马云刚创业的时候做翻译社也不怎么成功,还要去义乌倒卖点小商品来补贴,这也为今后做淘宝打下了基础。

对勇敢走在路上的创业者,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心存一份敬意,企业会死,但创业精神永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