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只买视网膜屏的手机,却过着马赛克的人生|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如果你是苹果产品的爱好者,那么一定对视网膜屏幕(Retina)不陌生。

视网膜屏幕是指分辨率超过人眼识别极限的高分辨率屏幕,以苹果为代表的许多手机公司都用视网膜屏作为亮点吸引顾客。

许多人买手机倾向于买视网膜屏的手机,因为能享受更清晰的视觉体验,尽管价格高一些,许多人也不在乎。

我赞同这个观点,也建议大家如果手头宽裕,可以多花点钱,换取更好的使用体验。

但有意思的是,即使很多认同这个思路,只买视网膜屏手机的朋友,也只把这个思路用在产品上,没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还过着马赛克的人生。

马赛克大家都知道,如果说视网膜屏代表的是高分辨率,马赛克就代表另一个极端,低分辨率。

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分辨率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不同,面对同样的场景,比如同样一朵鲜花,一条突发新闻,或者一道美食佳肴。

每个人的感知是不同的,有些人就能获得更精妙的微观感觉,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

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我觉得是他们在自己领域有更高的分辨率。

同样的事物或场景,在这些成功人士眼里,就是视网膜屏,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细节和信息,在其他人眼中,就是马赛克,什么也看不出来。

比如大侦探福尔摩斯,同样的案件现场,不要说一般人,就连专业的警探也束手无策,他就能敏锐的察觉出各种蛛丝马迹,获得破案的线索。

这就好像在普通人眼中,这个案件现场就是个马赛克,什么都看不出来,在专业警探眼中,这个现场可能更清晰一些,但细节处还是比较模糊,在福尔摩斯眼中,这个现场就是视网膜屏,所有细节一览无余。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如此,比如大名鼎鼎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有关他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讲到他怎么带徒弟。

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从用手拧很烫的毛巾开始,然后碰鱼,用刀,经过十年的基础训练,徒弟才能煎蛋。

煎蛋听起来简单,但学徒们发现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这个学徒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才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

小野二郎说:“这才是煎蛋应该有的样子”,但对于大多数人,我们根本说不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合格品之间有什么不同。

在我们眼中,可能根本没有差别,这是因为在煎蛋这件事在小野二郎面前是视网膜屏,在我们面前是马赛克。

还有我们都知道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看来,鸡蛋都一样,但要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这样他们观察被临摹的事物时,就像有了分辨率更高的视网膜屏。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一个优秀的服务员,肯定是能发现其他普通服务员发现不了的客户需求。

一个好的创业者,肯定是能发现其他人看在眼中,但不觉得有什么的创业商机。

一个好的管理者,肯定是能发现其他人都觉得再正常不过,但他觉得隐患很大的管理漏洞。

当然话说回来,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生活中处处都拥有视网膜屏,那样他需要处理的信息就过载了,所以要允许大多数地方马赛克的存在,甚至要培养这种视而不见的钝感力。

但一定要把自己努力的方向和领域变成视网膜屏,获得更加敏感细微的感受力和观察力。

也就是生活中各个领域都拥有视网膜屏,内存一定跟不上,但如果各个领域都是马赛克,也一定过着盲人摸象般的人生,宝藏就在眼前,也视而不见。

但有一个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到处都是马赛克。

也有一个好消息,就像小野二郎的学徒,或者画鸡蛋的达芬奇那样,只要有个意识,不断努力,刻意练习,这种视网膜屏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你觉得自己已经在哪些领域,或者想在哪些领域拥有视网膜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