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至:夏未央,天渐凉,强正气、排余毒、防秋燥

 静幻堂 2020-08-22

艾学堂 2020-08-22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晚风轻轻拂去夏天的燥热,当梧桐叶悄然变了颜色,袅袅凉风,吹来了飒爽的秋天。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养生】

处暑是夏季到秋季过渡性的节气,在这一时节,伏天的闷热潮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天气逐渐变得干爽舒适了起来。干燥少雨,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处暑时节的气候特点,而“防燥”正是秋季养生的重点。

饮食宜养阴润燥

秋季里有一个“少辛增酸”的养阴法则,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寒性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

■ 吃秋梨 ■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并且梨还可以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 吃山楂 ■
老人们常说,处暑要吃酸,红玛瑙一样的山楂果,洗净咬一口,酸酸甜甜,开胃又消食。山楂也是每个人的童年回忆,冰糖葫芦、山楂饼、山楂糕、果丹皮……还可以做汁、酱、酒等。
■ 吃鸭子 ■
秋鸭肥美,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飘香的烤鸭……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正值天高气爽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早卧”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阳气收敛太多。处暑时节应避免熬夜,适当增加晚上睡觉时间,至少每天多睡1小时。
适当“秋冻”
入秋后注意,注意穿着适当增加外套,不宜着露肩露脐装,使得凉气进入体内,加重阴气。
空调使用应尽量避免,晚上休息应关好窗户,以防邪风侵入。 
运动防秋燥
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另外,“笑”是诸多养肺方法中最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中会不自觉的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且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今年的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2日。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至,表示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在处暑这个特殊节点,

有哪些事需要注意的呢?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因此易产生咳嗽少痰、咽干不适、口干鼻燥、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处暑养生,概括起来总共9个字——强正气、排余毒、防秋燥,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不但可以保持当季的健康,还可以起到排出体内余毒,为下一季度储备能量的作用。

处暑养生,当注意三大点:节气灸、食疗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2020年

8月22日

  处   暑  

节气灸穴位

在处暑前后坚持艾灸调理,可以通过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濡养,以达到强正气、排余毒、防秋燥之效!

处暑前后,宜艾灸以下穴位:

一、强正气:
艾灸身柱、关元

1、身柱穴

位置:督脉腧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补气 壮 阳、益智健脑、宣肺止咳、宁神解痉。

身柱穴正是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艾灸身柱穴,可以通过外面的刺激,调节内在的脏腑。现代常用于调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加强免疫力等。

2、关元穴

位置:任脉腧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

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延年益寿。

二、排余毒:
涌泉、太冲、商丘、少府

1、涌泉穴

位置:属足少阴腎经,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功效:补肾强体、备孕暖宫、引火下行、养生安眠。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艾灸它,使正气上升浊气下降,排毒效果明显。

如果坚持每天刺激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临床上常用涌泉穴来调理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咽喉痛、小便不利、大便难、足心热等。

2、太冲穴

位置: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功效:排肝毒、消肝火、平稳情志

肝脏毒素积累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

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艾灸太冲,可以明显的平复心情,疏肝理气!

3、商丘穴

位置:足太阴脾经,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健脾化湿、调理脾胃、消炎镇静

当脸上长色斑或白带过多,或口气异常等,可能暗示您该为脾脏排毒了,这时候灸灸商丘,效果非常好!

商丘穴还对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舌本强痛,黄疸,癫狂,咳嗽,痔疾,足踝痛等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4、少府穴

位置:手少阴心经,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功效:清心泻火、理气活络

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对于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失眠、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

三、防秋燥:
艾灸肺俞、风门

1、肺俞穴

位置: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

功效:解表宣肺、肃降肺气。

肺俞穴是直接调治多种肺脏病症的腧穴,如伤风感冒、咳嗽、哮喘、咳血、肺痨等。另外,肺气通于鼻,肺与皮毛相合,所以,肺俞还可以防治各种鼻病(如鼻塞、流涕、鼻炎、鼻窦炎、鼻出血)以及皮肤病等。

2、风门穴

位置: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祛风散寒,宣肃肺气,预防外感疾病。

风门主调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头项强痛、背痛等。《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常用风门配用肺俞,可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

处暑前后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预防外感疾病的目的。

除了艾灸外,还可巧用药膳(食疗)和调整生活方式来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