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袖珍百科003  人类知识体系结构图解

 东篱10 2020-08-22

人类知识体系结构图解

我认为人类知识体系可从xyz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如图所示。

在x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是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物)、社会科学(研究人)、主体科学(研究主体)。对于后者,可直接细分为心脑科学(研究大脑实体)、思维科学(研究大脑行为)、符号科学(研究语言符号)、知识科学(研究认识成果)。合之,研究对象有物、人、心、行、符、文六大。

在y轴上,从远到近排列的,是史(资料)、术(技术)、学(科学)、观(哲学)四种不同的研究抽象层次。如果细讲,其实在历史之前,还要加入神话(幻想)、宗教(迷信)两个层次。对于自然科学,先是自然史,然后是各种生产生活技术,然后是自然科学,最后是自然哲学(自然观)。对于社会科学,也是先有人类历史(包括神话),然后是各种社会思潮或主义(包括宗教),然后是社会科学,最后是历史哲学(社会观)。对于主体科学,笼统的讲是先为思想史,次为各种知行技术,再是心脑科学,再是主体哲学(认识论与实践论)。如果细分,对于大脑实体,分别有心灵史、心理技术、心理学及脑科学、心灵观(意识观);对于脑活动,分别有思维行为史、各种思维方法、逻辑学与软科学(包括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论;对于语言符号,分别有语言史、各门具体语言、语言学与符号学、符号哲学;对于知识文化,分别有文明史、各类传统文化(包括艺术)、知识学与科学学(总体也属于文化人类学)、科学观与文化观。值得说明的,轴在原点处的取值是“学”,取目前人类是重在从“学”的抽象层次来把握对象的。在“学”之下的取负值的史与术,都可统称为“准科学性知识”或“经验”。在“学”之上取正值的观,则称为“超科学性知识”或“哲学”。

在z轴上,从下到上是真、善、力(利)、美四种不同的研究立场或角度。抛弃人类中心偏见,绝对客观的研究万物规律,这是“真”,也可以说是科学和哲学的态度。如果站在人类整体或某个人类群体的角度看问题,考虑的是研究对象对人类的利益危或危害,这是“善”的取向,也可以说是伦理和道德的态度。如果从个人实在的角度看问题,则重点考虑的是“力”或者“利”,这是一种实用和功利的态度。如果从纯粹人类心灵角度看问题,只为心灵的力增与满足,则是“美”,也即采取的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态度。除了真之外的三种角度研究,都属于人文学科。如果再广义的讲,探索形而上真的哲学、准科学的、为人类力增和幸福而发挥作用的知识(包括神话、宗教、历史与艺术)也属于人文范畴。

简言之,人类知识,就研究对象论,有外物、人类、心灵、行为、符号、知识文化六大类。就研究层次论,有神话、宗教、历史、技艺、科学、哲学六大层。就研究立场论,有纯真、至善、唯力、审美四种。

附:软科学简介:凡是对于人类认知与实践活动本身进行研究的学问,可统称为软科学,它与以往以研究某外实体对象的“硬科学”相对应,重在研究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对象的最佳方法。传统的逻辑学和哲学方法论即属于软学科,近代兴起的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即是软科学的主干。前者为人类认识与改造复杂对象提供方法论,后者为人类认识与控制复杂行为提供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