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俊秋|见笔有痕,见水有迹

 唐茂恒 2020-08-23



四十多年,他埋头于水色交融的研究,从未释手;

四十多年,他翻阅案头留存的画稿,以数千计;

他的水彩画新颖、洒脱,在西洋画与中国画的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成为中国水彩画坛上的佼佼者之一。

他就是张俊秋,1939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在先辈大师傅抱石、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李剑晨等教诲下于1960年毕业。




张俊秋的水彩画创作不属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那类模式,不搞什么“苏派水彩”一类的噱头,而是面对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只要能够抒发情感,能够展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任由自己选择表现对象。

他不断摸索水彩画的创作原理,不断钻研传统水彩技法,掌握水分的干湿渗化和画面透明清新以及水色融合产生的滋润效果。而在观念上,他认识到艺术语言不应拘泥于具象写实,而应有广阔的艺术空间:写实、写意、表现、抽象等。

在创作时,画面控制他把握的相当好,因为他知道恰到好处得之于控制与投入相对应,只有控制的好,投入才能忘形,做到超乎象外,得乎其中。




张俊秋清醒地意识到,吸收其他画种的长处,决不能抹杀水彩画本身的特色。他反复强调水彩画从题材和手法上都要保持自己的特点,强调他的“轻音乐”“抒情诗”的功能。他的这一学术见解,对当今中国水彩画创作仍有现实意义。

张俊秋的水彩画,画面讲究水渍淋漓酣畅,色彩在水分中或凝滞或流走,轻捷灵动。画面细腻之处几乎没有笔触而奔放的地方又见笔有痕,见水有迹。该放的时候放,该细的时候绝不放松,这种收放自由既保持了水彩的原汁原味,又使水彩技法得到充分施展,用笔技法丰富精湛。

不可否认的是,张俊秋的作品是美的,而真正的美不是表面的,是可以打动人心、沁入心脾的美感。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