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功利主义的成功学

 扫地僧一一 2020-08-23
人活在世,谁都想要活得成功,比如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之一。为了这个目标,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学,尤其现在大家生存压力都这么大,社会保障也不完善,人人都没有安全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商品经济却越来越发达,信息交流非常便捷——在这样一个时代,成功学自然沦为了功利层面的,就像在某些时代,成功学沦为了集体主义的、甚至种族主义的,时也势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在我看来,《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试图讲述怎么样才能活得成功的电影,并且,主人公1900获得了他人生的成功,过完了幸福的一生(同时充满着孤独,和我们所有普通人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学却是反功利主义的,与普世价值相对立,它认为,人的成功是个人主义的,是充满主观色彩的,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诚然,人是社会的动物,但社会是变化的,这几十年,感觉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后几十年,又觉得财务自由就是成功,可能又几十年,能逃离战乱活下来就是成功了,所以一时这个行业兴盛了,一时那个行业衰败了,人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资源,与莫测的未来谋划输赢成败,功利主义的成功学也就随着时代不断地变迁、淘汰掉。不难想象,在中国古代,肯定也有两种成功学,一种就是教人怎么读好四书五经考状元,走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成功,这是功利主义的成功学;而另一种是王重阳、老庄之类的走个人主义的成功学,两种成功学其实都是在试图找出人类如何走向幸福、如何安排人生的正确方法,时代到了今天,前者彻底没用了,后者却还能有用。因为前者立足于基础的、有限的生存,后者则是立足于高级的、长远的生活。

在我看来,全片层层铺垫,最后通过1900与小号的长谈,引出了成功学的答案:求仁得仁。

1900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通过自由意志选择了与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生活过完了一生,他是成功的。按代表功利主义的岸上的人的价值来评判,这个人没有合法身份,没有成家,在壮年时非正常死亡,是失败的、可悲的。但影片结束,观众都会认可:他很成功。他很幸福。

全片这种人生观我非常认可,要不是偶尔有部分桥段过于戏剧化和浮夸,套路略重,我是给满分的。1900说,要记住啊,你是少数人。其实这说的就是,你的价值观和普世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相矛盾时,做你自己。你不喜欢化妆,不化妆就是了。你是同性恋,爱同性就是了。你喜欢女儿,生女儿就是了。影评给1900安排了一个孤儿的身份,他没有任何社会责任的羁绊,在人生道路上确实比我们众人要自由得多,但也孤独得多嘛,这个我们有舍有得,自己把握取舍。在我看来,只要做到,维持基本的社交、生存、学业、工作、礼仪以及道德后,之后的人生就是天高海阔任我翱翔。人活一世,要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想找灵魂伴侣首先自己先要有灵魂,所以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你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连这个基本的哲学命题都没思考过,自然彷徨苍白。在我看来,求仁不得都不是最大的人生悲剧,人生最大的悲剧,是连求什么仁都始终一脸懵逼。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普世价值只是一个统计上的数据,有人想活在海里,有人要活在陆地上,不可强求统一,更不可做个道德高地的优越狗。我深感自己的幸运,在25岁的那年,我终于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什么人:我是个感性的人,我想要,我想要感情上的幸福美满。就是这样。

我已经悦纳了这一点,丝毫不以为羞赧或低级,每一个梦想的高低都是社会统计学上那个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评判的,但是人生是自己的,你自己真正的喜好就是你的百分之百,统计学上的数据只是让你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坐标而已,是参照物,不要本末倒置。

以前我回避这一点,产生了认知失调,走过很多弯路,无非就是我们的社会,现在感情很不稳定,大家生存压力巨大,投入在感情中比投入在物质上失败率更高,而且往往血本无归,所以社会价值鄙夷追求爱情的人。其实谁都知道,爱情——或者说一切亲密关系——是人最大的需求之一,和食欲性欲睡眠欲一样,人的本能,为什么要否认呢?一个人如果能体验一段真正的、完整的、双相的真爱,就是一种幸运,如果能修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结局,是非常值得敬佩非常需要能力的,和实现财务自由比,和修炼成女神男神比,一点都不差,是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强逼着一个写作大牛去当会计是悲剧的,强逼着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去结婚是悲剧的,还不如正式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办法怎么综合生活和生存,让自己活得高质量呀。

从这个层面看,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特别特别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