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重山:西医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风声之家 2020-08-23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本文系网友卫重山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原作者。


中医的坚定支持者们在抨击西医时,往往会用到一句俗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句话让西医的信徒们大发雷霆,然后试图列举种种例证,证明西医并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既然是教大家挺中医,批判西医,那么肯定对这句话也要详细解读一下,看看西医是否真的“头疼治头,脚疼治脚”。

要探讨这个问题,就要先从西医的一个专业谈起:

医学院校中,西医有个名字很尴尬的专业,叫“临床医学”。

论其定位,有点类似于化学类专业中的“应用化学”或者物理专业中的“应用物理”。因为该专业进行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研究。

乍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物理学,有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一边搞理论研究,一边服务于生产实践,非常正常啊。西医一边研究医学理论一边研究医学实践,也没有任何问题啊。

但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物理学与化学的研究目标是使人类了解物质内部的奥秘,同时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需要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但医学本就是旨在解决病人疾病的学科,它的出现应该是全方位为病人服务的,为什么要一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一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呢?

如果说,医学的目标是为了了解人体内部的奥秘,那么这一点难道不是生物学的研究目标吗?为什么西医要掺合进来研究呢?

这就好比铁匠行业中,专门设立一个名为“临炉铁匠”的专业。思之令人发笑。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左右一个学科设立与否的人,绝不会是蠢人。因此“临床医学”的设立对于西医来说,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脑洞大开。

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对应的,是“基础医学”。这两个专业的不同在哪里呢?所有业内人士都清楚,在考试改革之前,“临床医学”毕业的学生,是可以直接拿到医师资格证,具备行医资格的。而“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了,还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具备行医资格。

这是为什么呢?

在西方有一个笑话

医生妻子:你好歹也是正经上过医科大学的,为什么到现在一个人的病都没治好啊?

医生:这不能怪我,得怪这些病人太差劲了。

医生妻子:病人为什么差劲了?

医生:我照书治病,但病人们没有一个是照书生病的。

……

无独有偶,早在中国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一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他评价部分学医的人:“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医学院的毕业生开始实习时,如果抱着书治病,那么他的指导医生是要骂人的。

在中医看来,这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和久经沙场的老将之间的区别,是经验问题,是任何一个职业的从业者从新手到老手的必然经历。

但在西医看来,这却成了学科专业层面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的现象:某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把他拉到病人面前,则落荒而逃。

这种落荒而逃并非是经验不足带来的心虚,而是跨领域的无知导致的恐惧

如果说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已经到了需要分成不同专业的程度,那么问题就大了。

这与应用物理、应用化学之类的学科有相当大的不同。这两门学科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本学科理论并无太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理论物理\化学主要负责研究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多倾向于对理论是如何产生和推理出来的以及理论是如何验证的进行研究。而应用物理\化学则是在操作层面上,研究本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也就是说,理论物理与应用物理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互为补充和指导。

而西医呢?临床医学虽然嘴上说是基础医学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但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并不能认为是基础医学理论的实践体现。同时,基础医学的理论来源也并非是临床医学,而是来自于生物学和化学

从这个层面上看,西医的理论体系已经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了。

而从诊疗中看呢?由于西医理论对人体的割裂观与伤病原因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员在面临实践中综合性极强的伤病问题时,又难以充分调动不同科室的理论知识来进行问题认知。当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带着不同的对应症状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基础医学的研究者可能能够发现其中某些症状可以对应自己学习的知识,但如果这些症状超越了自己当初学习的科目领域,那就完蛋了,什么也看不懂,什么也不会治。

所以西医需要“临床医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教学并不以西医学科的前沿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它的设立,只是针对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而且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积累来解决实践问题。因此这个专业具有非常典型的经验医学表现,即其研究客观问题,依赖于感觉器官及其延伸。而对研究的结果来说,也是就事论事,用经验指导此后的治疗,并不重视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研究。

同时,临床医学的研究内容,多为基础医学各门类中常见的综合情况。无外乎是一些类似于中医理论中“同病”的概念。比如,泌尿系统与神经系统综合病变时的状态、肝病与胃病的综合状态等。

西医就是如此。科室之间的割裂还是其次,影响到病人的救治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过西医还是有不少人具有自知之明,知道基础医学解决不了实践问题。于是根据实践经验,设计了具有综合意义的临床医学专业。

不过这种行为意味着,如果又出了什么新的具有综合性质的病症,临床医学又会处理不了。需要再次经过实践总结经验,然后依据经验,在临床医学的学科中,再加上这条新病症的诊疗内容。

于是,一代代人下去,临床医学的教材越来越厚,需要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直到学生再也没办法全部记住,于是——又一个新的医学专业出现了……

也许,它会叫“临床补充医学”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即:中医的学习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是经验!中医通过经验的积累,可以对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进行填补。这是任何行业的普遍规律,初出茅庐者,虽然掌握了前沿的理论,但缺乏经验,容易把事办砸。但经验老到的高手也要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理论,给自己充电。前文中孙思邈说的“读方三年”与“治病三年”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读方三年的基础,那么你再有经验,也不过是个时方医,解决不了大问题。但你如果没有治病三年的经验,则依然是一个手生脚慢,感叹天下“无方可用”的新手。

但西医“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与“中医的经验积累”有本质的不同。临床医学专业本身就是经验。也就是说,西医设立了一门正经学科来学习各种经验。这也是西医的经验医学本质决定的。西医是经验医学,所以该学科的学习内容是各种经验。

综上所述,中医常嘲笑西医的“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不是没有根据的。

曾经有西医反驳中医,说有些情况下,西医在治疗某处的病痛时也需要从其他部位入手解决,比如割除胆结石来治疗后背疼痛,因此西医并不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这种观点同样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不过是对治疗原则的一种概括,而非精确描述。这是一句民间的俗语,其中的意项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难道被蛇咬了之后,就一定是怕井绳吗?不怕黄鳝吗?再者,这句话仅仅是表达被蛇咬之后的心理状态吗?对语言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蛇咬”是指人在生活中吃的亏,而“怕井绳”是指对当年吃亏时遇到的类似情况带有不自觉的警惕。

所以“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与“交感神经系统有病治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有病治副交感神经系统”等说法并无实际区别。都是将人体视为孤立的几大系统,单独施治的思路。

而事实上,西医由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不明,导致当它认定“交感神经系统有病”时,只会想方设法在交感神经系统内找问题。而无法依据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找出人这个整体中,真正的病因。

所以,批评西医“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朋友,可以放心地继续用这个论据,无所畏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