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所有情绪来源于剧情幻想

 只要功夫深125 2020-08-23

01

被打断的饱满情绪

我说,所有情绪来源于剧情幻想。

有读者说,是不是存在没有剧情幻想的情绪,比如单纯的被别人侵犯了边界,升起情绪。

她举例说,自己投入地在拉琴,沉浸在音乐的律动之中,这时候男朋友突然过来摸我,我气得一下子把他的手打开。

他看不见我的状态不想被打扰,他侵犯了我的边界,于是我升起愤怒,这种愤怒是在维护自己边界。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反应,里面并没有剧情。

我反复觉察过了,我并没有什么幻想念头。


我说,剧情幻想在运作的时候,可以非常“流畅自然”,而且极其快的,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念头,自动就做出了反应。

这种快速而流畅,很容易被误解为直觉。真正的直觉里不存在情绪,情绪的背后必然是幻想。

拉琴,沉浸在音乐中,这是一种美好的觉受。美好和痛苦,都容易变成小我的食物。小我立刻攫取这种美好为“我”,“我”要延续这种美好,“我”不能被打断,“我”应该被尊重。

看,这就是剧情幻想:小我开始无边无际地造作,掌控整个宇宙都要配合自己呢。男友的咸猪手“打脸”了这个幻想,小我气死了呢。

那没有幻想是怎样的:物来则应,被摸了就是个事实,可以推开他的手继续拉琴,可以跟男友互动,怎样都好。

当然,我自己是远远没有到无我的空性。有一次看舞剧,我被那饱满流动的情感触动得泪流满面,这时候男友在旁边叨叨分析剧情,把我气得想弄死他。

我只是在觉察的路上,不断练习“马后炮”,就是情绪来了,观察它背后的幻想。

02

需要“点播回放”的“光与爱”


9月3日《雪山野奢工作坊》开始会集中觉察那些粗重的烦恼,关系中的幻想,对自己的幻想。粗重的烦恼比较安静、剥离之后,小我就会转头去抓取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感受,尤其是美好的感受。

上一次舞动工作坊最后一天,有位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收获,结尾时她说,这里太有爱,太美好了,每个人都那么包容。

我说,来,暂停一下,观照一下刚才发生了什么。课程的练习中,你体验到了被包容的美好体验,这是事实,它已经过去了。

现在小我冒头了,不让它过去,要攫取这种美好为自我,开始渲染、扩大、美化这一切。

等你回到家,看到孩子不搭理你,老公误解你,你会怎样?很可能你会特别失落,觉得课程上那种美好怎么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都这么没有爱。

这就是我认识的不少人,他们持续数年参加工作坊,花费上百万,但生活中的关系还是一塌糊涂,只有不断回到工作坊才会体验到“光和爱”的原因。

而导师、培训机构,还有学员之间,很容易鼓励放大这种“美好”,形成一个“充满光和爱”的小团体,越来越无法适应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

小我攫取一切,尤其是美好的感觉,更不容易觉察。修行人的小我往往比不修行的人更加牢不可破,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雪山野奢工作坊》里,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细微的觉察小我的造作,让我们内在越来越轻松,松动出一个怎样都好的空间。

03

幻想带来的情绪,非常真实

我曾经有6年持续参加心灵成长疗愈工作坊。有一个资深课虫同学也一直在上课,比我时间还长。

他童年有一件很委屈很创伤的事情,会在工作坊中讲出来,讲出来的时候他很悲伤,我听着也能感同身受,真是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问题是,我看着他这个故事讲了6年,每次他依然很委屈很悲伤。他毫不做作,是发自内心的,真的很悲伤。

那么问题来了,一次次倾述,被导师倾听、理解,甚至做个案,持续数年,为啥没有疗愈他的这个创伤?

这是我深深思索的问题,我也有很深的创伤,反反复复地影响我,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觉察、真正的疗愈,什么只是再重复一遍创伤?

现在我的理解是:那个核心在于,有没有去觉察创伤事件背后的幻想。


只要幻想还在,所谓的释放情绪,是释放不完的。可以释放七年,情绪依然强烈。因为幻想是情绪制造机,产能源源不断,供应人的每次释放。

幻想带来的情绪非常真实,非常“流动”,是人类受苦的根源。

把幻想看清楚,看到高清,然后回到事实,头脑安静下来,真正的疗愈就发生了。

这时候人的身体可能会很平静,舒服,也可能有激烈的哭泣、肢体动作。

人类语言把哭泣等动作定义为“悲伤”“愤怒”等等,但是内在并没有一个“悲伤的我”“愤怒的我”,没有受害者,也没有加害者。

仅仅是身体在自发的工作,舒缓曾经因幻想导致的经络紧张堵塞,让气血重新通过去,通过去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身体反应,仅此而已。

这样的发生,一两次就能真的完成一个剧情的疗愈。

所谓哀悼丧失,并不是哀悼失去了什么东西本身,而是完成对丧失背后幻想的哀悼。

04

哀悼丧失,哀悼丧失背后的幻想


比如,一个人很爱妈妈,妈妈得了重病,母女之间彼此祝福,妈妈离开人世。这个事情,并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不需要做心理咨询完成对“丧失母爱”的哀悼。

因为,母爱并没有丧失,它是过去发生的事实,事实怎么会失去呢。

那么,如果母亲不爱自己呢?本来就没有母爱,还丧失什么母爱呢。

所以,人卡在丧失中无法前行,是因为卡在幻想里,需要完成哀悼的是幻想。

比如“我要是早点带母亲检查,母亲就不会死了。”“我当初要是选择出国治病,母亲就不会死了。”…这类幻想。

幻想自己应该是掌握别人生死的神,是这种幻想放不下,让哀悼无法完成。

这是表面的一层幻想,这层幻想之所以会产生,深挖下去,背后还有更深的幻想,是从童年时期就扎根的幻想。

拨开这一层层幻想迷雾,人生清爽自在起来。母亲去世,也可以微笑面对这一事实。

9月3日《雪山野奢工作坊》,我们在雄浑壮丽的自然美景环绕之下,直接破幻,一层层深挖捆绑着我们的幻想,让人真的可以放松下来,清爽自在的活着。

如幸福家庭的孩童般无忧无虑,同时极具成年人的创造力,做事情逻辑干净,直接有力。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雪 山 野 奢 工 作 坊

2020 年 09 月 04 日 ~ 06 日

李雪   邓虹嵘   杨子

/    延 伸 阅 读    /

《 如果成长只成长出优越感 》

《 心理成长不是追求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

《 “不配得到’的创伤”与“值得被爱’的鸡汤” 》

《 你常讲的“小我”是指什么 》

《 如何从自恋妄想回到现实世界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 开 这 颗 跳 动 的 心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