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思明居士 2020-08-23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街头巷尾的货郎

两宋的三百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顶峰时期,发达的商品经济将便利带入千家万户。货郎在宋代兴起,在日常商品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武林旧事》卷中,“货郎”一词首次出现。张择端在其《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行走于街头巷尾的货郎

南宋时,画家李嵩和苏汉臣均有《货郎图》的画作,更细致地展示了货郎的形象。李嵩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四幅货郎图。如今分别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尼尔逊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货郎图》上,身着布衣的老货郎,面带微笑,挑着琳琅满目的货担,摇着波浪鼓,迎着孩子们的微笑,走近人们。货郎,行走的古代超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呢?

“货郎货郎,百物琳琅”:大到农具厨具,小到零食玩具

1、可口小食

货郎售卖的百货,既有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有各色杂货,包括食物和孩童的玩具等。在李嵩的四幅《货郎图》中,共出现了农具、生活杂物、食品、男女饰物、玩具几大类商品:锄头、铲子是百姓农作所用,扇子、斗笠、碗碟罐瓶则是日常生活的杂物,青菜、茄子、萝卜等时鲜蔬菜和米酒、酸醋之类的调料也是生活必备,而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是鸟笼、小鸟、香包、风车、拨浪鼓、泥人、不倒翁等玩具,而爱美的人们说不定对珠串、簪子、钗、八卦符、雄鸡毛、铃铛、穗子这类饰物更感兴趣。

在货郎的百货之中,各种美味的吃食占很大比例。《梦梁录》中更记载了一些小食专卖的货郎,在节庆集会时售卖 “麻糖、子糖、鼓儿饧、铁麻糖、芝麻糖、小麻糖、破麻酥、甘蔗、茅洋、跳山婆、栗茅、蜜屈律”以及“皂儿膏、澄沙团子、乳糖浇、十色糖、姜豉、膘皮子、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腊肉、姜虾、海蛰鲊、清汁田螺羮、羊血汤”,如此多的美食,堪称宋代外卖大观。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李嵩《货郎图》

有的货郎会私下销售一些私酿的酒类,也有一部分货郎销售自产产品,把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花卉等物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如李嵩《货郎图》中就出现了青菜、萝卜、莲蓬、茄子、黄米等。

2、精美玩具

各式各样的玩具,也是货郎吸引顾客的“干货”之一。《货郎图》里的鸟笼、小鸟、香包、风车、拨浪鼓、泥人、不倒翁、风筝、小灯笼、球杆、小彩旗、面具等,都是在宋代大受欢迎的儿童玩具。事实上,宋代的人们是非常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论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玩具都是宋代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在除夕的时候,会摆一些小巧的玩具头儿。

每年的春天,人们会摆放精美官窑产的玩具,游赏西湖的时候,游船上也会售卖玩具。除了为孩童带来快乐,这些玩具在宋代本身也带有一定象征吉祥的意义,如风筝(纸鸢)是带走晦气和霉运,还可以象征爱情,意为在天愿做比翼鸟。送孩子的布老虎则是因为老虎是百兽之王,能够吞进各种妖怪鬼魅,威猛无比,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3、货郎行头的变迁

到了明代,商品贸易进一步走向繁荣,货物交易活动日趋频繁。与此同时手工行业的发展使得分工明细,货郎行业也日益成熟。在明代吕文英同样题材的《货郎图》中,出现了货郎撑着一顶伞形的棚的情形,货郎的棚既是整体装饰的一部分,又有遮阳挡雨、招幌的作用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卖货郎经典形象

而货郎载货的工具方面,宋代的货郎担没有轮子,主要的材料是竹子,而到明代,货郎担(车)加入木材和布料、丝织品作为装饰,材料从竹子换成了木板,竹筐发展成了箱子,配饰更加精美更有专业的味道。

明代,货郎出现了民间货郎和宫廷货郎的分化,民间货郎针对的是普通百姓,物品更大众化,较为粗糙,而宫廷货郎针对的是王公贵族,物品的品质要符合他们的身份,包括了精美珍贵的商品和装饰华丽的货郎担,有点类似于现代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观念,装修高级的店而出售的物品突显身份的同时也有质量的保证。

“货郎货郎,天涯行商”:移动百货超市

1、走街串巷,身兼数职的货郎

货郎的活动场所具有很大流动性,走街串巷的他们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货郎们背货郎箱、肩挑货郎担或推独轮小车,其内盛装售卖的货物。若是在货郎家附近兜售,一日或两日就可来回。若货郎到外地贩货,路途遥远不能当日返回,在长至半月或更长的时间里,便常常借宿农家,为人们贩售稀缺的货品。

在这个过程中,货郎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载体。他们通过走街串巷贩卖货物,可以获取很多不同地方之间的社会信息。对于生活在偏远地方的农民来说,货郎总能带来一些他们世界之外的新奇信息。而正是以因为这点,在通讯较为落后的时代,货郎有时兼具了信使的身份。

货郎招徕顾客,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其独特的技巧。货郎敲打拨浪鼓,依鼓声韵语说唱。说唱内容是按韵脚排序的货物名称,略带腔调、抑扬顿挫,使得叫卖极具欣赏性,吸引了大量顾客。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货郎独特的装束和标志性的拨浪鼓也是其典型特征。货郎多身着布衣,头戴帽脚穿青履,裤脚束结,腰间挂有一些配饰和货物。拨浪鼓则是货郎行商的工具,在宋代,它除了是孩童的玩具,也是专门用作商业销售的“声音广告”,货郎靠着拨浪鼓的声音来吸引妇女和儿童。还有货郎的幌子,或是文字,或是图案和模型,一出现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在《货郎图》中,货郎的身上挂了许多的文字广告,如“义写文约”,文约即是文书契约之类的东西,指的是货郎可以替人代笔写文书。不仅代写,有着固定行商路线的货郎还兼任信使,在乡邻之间做起邮差的工作。宋代崇尚道教,尤其是宋徽宗,自称道君皇帝,因此宋代货郎有时还会兼职卖卦,算些“时运来时、买庄田,娶老婆”之事,兼有“诵仙经,明风水”。而到了明代,精通风水的货郎即是一位合格的阴阳先生,货担上常常出现八卦罗盘之物。

2、货郎形象的深远影响

货郎形象深入人心,因此才会在宋代以后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宋代货郎的形象初次出现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而苏汉臣以独立画题首创了《货郎图轴》,细致地呈现出货郎丰富的形象。而我们主要分析的南宋画家李嵩,创作了多幅《货郎图》。事实上,《货郎图》的题材出现于北宋,而在南宋达到鼎盛。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苏汉臣《货郎图轴》

元明两代是分化期,元代货郎题材创作不多,并开始向节令性质分化。而明代,货郎题材得宫廷画家青睐,《货郎图》变成了宫廷节令画。至清,《货郎图》的创作少有问津;民国之后,这一题材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货郎边走边喊的调子也演变成了戏曲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元代的戏曲脚本中经常出现。如元代无名氏散曲《金殿喜重重》中“货郎儿”、元佚名的《风雨像生货郎旦》等。在明代,节庆之时甚至有宫廷官方组织的“货郎儿”表演。这样的表演就是起源于货郎的商业吆喝,货郎的叫卖富有旋律和音乐美,逐渐被人们模仿,衍生出了固定的曲调和说唱技艺,并被加工定型而成为货郎曲调。

这些人不再是单纯的货郎,而是在节日前后专门上街表演的群体。货郎的职业此时也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载体。在许多文学作品,也有表现货郎表演的情节

《水浒传》中,“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袖袄包得不见,扮作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装作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众人又笑”的描写,就出现了“货郎太平歌”的表演,同时这样的描写中,花绣、串鼓、杂货担子等物品也非常完美地表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山东货郎的特点。

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那个移动“百货超市”,究竟卖些什么?

货郎太平歌

总结

行走的货郎作为商业链条的一环,是一个流动的小型超市,紧密联系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将城市作坊和乡村的产品进行交换,推动商品的流通。同时其表演性的动作与唱词及曲调相伴,也非常深入人心。

此外,承载社会信息的货郎,也是交通通讯不发达情况下信息流动的载体。货郎活跃于广泛的商业和社会生活中,辐射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不同地方社会生活及经济交往中的地域特色,并促进它们的交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变得日趋便捷,商品贸易变得更加迅速,20世纪末时货郎这一行业便渐渐消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参考文献:

1、《风俗 吉祥 广告——李嵩<货郎图>研究》

2、《明代人文风俗的图像表现-吕文英<货郎图>之研究》

3、《宋元时期的货郎》

4、《东京梦华录》

5、《梦梁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