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064):厉兵秣马——释“马”(馬)

 文山书院 2020-08-24

朱英贵

一、“马”(馬)字小引

“厉兵秣马”是一个成语,其中的“厉”同“砺”,意思是磨砺;“兵”即兵器;“秣”指用草料喂牲口。“厉兵秣马”的整体意思就是磨好兵器,喂好战马,做好打仗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厉兵秣马”又是一个典故,源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前后背景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不久,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助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遭到失败,我只好到那里去收你的尸啦。”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于是,秦国的军队就往东方进发了。

以上记载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于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接着记载: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这两段话可以做如下翻译:

秦军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正好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弦高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狩猎之地,秦国也有狩猎之地,你们回到该国的狩猎之地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这几句驱逐令一下)杞子便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这两段记载告诉我们: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可见这“马”是指战马,是非常重要的战争装备。正因为战马的重要性,甲骨文才为其创造了多个大同小异的字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马”字。

二、“马”(馬)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现行“马”字四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字原本写作“馬”,要了解“馬”字的构字理据,需从它的古文字形体入手(参见下图):

 “马”(馬)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馬”字的甲古文字形体象马匹的整体轮廓:上为头部,突出其长脸及眼目;中为躯干,四肢和腹部在一侧,另一侧则是脊椎以及颈部长长的鬃毛;下为马尾。金文字形继承甲骨文形体,简化了腹部,并将长长的鬃毛画在了头部。小篆在金文形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条化与规范化,从象形符号向抽象符号演变。

隶书、楷书等现代汉字的“馬”进一步抽象化:将头部写成竖“目”并将“目”字的上三根横线向右侧延伸表示马鬃,将“目”字的下一根横线向右侧延伸并转折弯勾,表示马的躯干与马尾,再于横折弯钩之内用四点表示马的四肢,这便是现代汉字正体字的“馬”字,其象形的意味已经很难寻觅了。

现行简化汉字的“马”只用三画来勾勒“馬”字的轮廓,马头、马鬃都不见了,马的四肢也变成了一横,其象形的意味已经荡然无存。

《说文解字》卷十馬部:“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许慎的解说意思是:“馬”,是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大型家畜。它勇武有力。“馬”的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构形。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能将“馬”字解释得如此准确,这说明“馬”字的小篆形体还保留着初文的象形信息。

    三、“马”(馬)字的字义演变及引证详解

马是一种食草类哺乳动物。它头小面长,耳壳直立,颈上有鬃毛,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性温驯善跑,是人类的重要力畜之一。马对于人类社会的功用主要是拉车、骑乘、耕地。

“馬”字的造字本义就是表示这样一种勇武有力的家畜。例如:“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战国策·燕策一》)再如:“历险致远,马力尽矣。”(《荀子·哀公》)又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马的体型高大,故有“”的引申义,例如:“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马蓼》)再如:“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今四月大豆通言蚕豆,广东曰马豆,四川谓之胡豆。”(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另如“马枣”即大枣,“马蜂”即为大蜂,“马桶”即为大桶。

据《说文》解释:“马,怒也”,且马有长脸,故可形容面部表情严厉,意谓把面孔拉长像马脸。例如:“今荆州谓面含怒色为马起脸。”(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再如:“(老婆)叹口气说:‘看你马起张脸。’”(沙汀《减租》)

马的骑乘功能可用于军事,故有武事或骑兵的引申义。例如:“夏官司马。”(《周礼·夏官·序官》)贾公彦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所谓“司马”应该理解为“指挥管理战车或骑兵”的军事含义。又如:“时(神武军)马不满二千,步兵不至三万,众寡不敌。”(《北齐书·神武帝纪上》)此处的“马”应理解为骑兵。

根据上面对“”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马”(馬)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马”字的相关成语很多,“马”字在成语中大致可区分为用作民生的马、用作军事的马、用作比喻的马和用作借代的马几种情形,现分别罗列一些如下。

其一,成语中的“马”用作民生之马的。例如:

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语见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宝马香车——珍贵的驭马,华丽的车子。指考究的车骑。源自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语见宋·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车马盈门——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语见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但得个车马盈门,这便是钱龙人家。”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源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语见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斗鸡走马——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语见《汉书·宣帝纪》:“(宣帝)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肥马轻裘——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源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语见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源自宋·陆游《村居》诗:“生僧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桔。”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源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马不停蹄——马不停顿地向前走。语见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语见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本作“人喊马嘶”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人困马乏——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语见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识途老马——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源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源自《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又作“高车驷马”,语见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来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源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马上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又作“走马赴任”,语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其二,成语中的“马”用作军事之马的。例如: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语见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语见《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语见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又作“单枪独马”,语见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源自《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又作“汗马之功”,语见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又作“汗马之劳”,语见《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横刀跃马——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语见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又作“横枪跃马”,语见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属光芒,马配备了坚不可摧的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源自《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语见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语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语见《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盘马弯弓——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语见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语见《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本作“马仰人翻”,语见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戎马倥偬——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语见明·卢象昻《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招兵买马——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其三,成语中的“马”用作比喻之马的。例如:

代马望北——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语见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源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猴年马月——猴、马:各属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例: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源自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语见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驴唇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马勃牛溲——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语见清·褚人获《坚瓠十集·遗臭文词》:“马勃牛溲君受用,何须开口出而哇。”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源自《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源自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源自《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语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驽马铅刀——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语见《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源自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源自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犬马之劳——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源自《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者。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源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遛狗;马:骑马。形容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本作“声色狗马”,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其四,成语中的“马”用作借代之马的。例如:

吹牛拍马——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语见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语见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万马齐喑——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源自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语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源自《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源自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又见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语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却说王氏是一个昏天黑地的母亲,绍闻是一个信马由缰的儿子。”

悬崖勒马——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语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跃马扬鞭——跃:跳。跳上骏马,举起马鞭。形容扬鞭催马急驰而去的样子。也比喻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语见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纪线索。语见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