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4日 总第205期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这两句诗大概中国的文人都很熟悉。作《牡丹亭》的汤显祖是当过浙江遂昌知县的,那里有他的纪念馆,我曾三次前去参观。“五一小长假”第三次参观汤显祖纪念馆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对这位“东方莎士比亚”的“至情说”有了更深的感悟。 为了使此行顺利且方便,遂联系当地一个朋友做向导。我们一行五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于下午一点多钟到达,见到朋友时,他将年幼的女儿(因为孩子的母亲远在他乡打拼)托付给同学英子照顾,然后带领我们进入景点观光。 驻足人文景观中,畅游在自然风光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天色已暗,在城中吃过晚餐,便准备随朋友去城外的山间乡村住宿,走之前朋友去英子家接他的女儿。 我和英子也曾有过一面之缘,且是很谈得来的朋友。车子停稳在她家楼下的路边后,我便也随朋友一起下车,在路边等着英子将他的女儿送下来。 不一会儿,英子怀抱着朋友年幼的女儿向我们走来,她身旁跟着她年幼的女儿汐汐,一个可爱且懂事、温顺的小女孩,在她的手中还提着一大包东西,想来是送给朋友女儿的,她明显有点费力地跟在自己母亲的旁边,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借着路边昏暗的路灯,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我当时的震惊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我突然就感到自己,在自认为能驾驭自如的文字中失去了灵感和方向。我只是机械地走上前,紧紧地拥抱着汐汐,接过她手中的东西,亲吻着她稚嫩的脸颊。 晚上躺在床上,我一遍一遍地想着英子怀抱朋友的幼女,让自己年幼的女儿跟在身边的画面,久睡无眠。 我猛然想起童年里我奶奶曾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从前的一场战争中,敌将屠杀一个小村庄,杀人不眨眼的悍将骑着快马追杀那些无辜的村民。这时在他的前方,出现一位年轻女子,背上驮着一个大约八、九的孩童,而她的身边却跟着一个大约五、六的孩童,正在吃力地随着逃命的人流在奔跑。可想而知,他们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快马的。追到年轻女子的身边时,敌将厉声责问:“你这个女子也是奇怪,你驮着大孩却让小童在你身边跑,怎么能跑得快呢?” 那个年轻女子望着面前凶神恶煞的敌将道:“这个大孩子是我大伯家的儿子,而这个小孩子是我的儿子,只因我大伯和大嫂都已去世,剩下这个孩子无父无母,作为婶娘的我,如果再不给他关爱,他还能去指望谁?” 敌将听到这番话剎那间呆怔着,他不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傻气的人,在逃命中为了保全他人的儿子,而浑然弃自己的儿子于不顾。他望着眼前瘦弱的女子,无奈地说:“你走吧,我不杀你们三个人。” 故事内容大概就是如此,我于四十多年前听时,也无任何感慨,纯粹是为听故事而听故事,今天再回味一番,却别有滋味涌上心头 从遂昌回到扬州后,和表姐谈起那个久盘旋于我脑中的画面时,我是感叹又感叹。表姐说:英子是个真正善良的人。我说是啊!她是个实实在在的善良人,她的善良让人有自叹弗如之感。表姐问我,要是你是她,你会如何做?我沉思许久,坦然地告诉她:我只能一手搀着我的女儿,一手搀着朋友的女儿,一起走下来。 我想我之所以无法做到如英子那样,是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区别,我的做法就是体现了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做法,而英子的做法实质是超越了一个正常人的举动,她想给远离自己母亲的孩子一份母爱式的关心,她的爱已超越于人性之上,我称之为神性的爱。正如我奶奶故事中讲的那个年轻女子般,她所表现出的母爱能让杀人魔头顿起恻隐之心,这样的爱难道不是神性之爱吗?也许这种神性之爱跟汤公的“至情说”无法相比,但这种爱在我脑中留下的影响和带给我的震憾,绝不比“至情说”少一点点。 感受亲情 感悟人生 请点击标题分享李洲女士的亲情文字 1、往事如花情未了 2、大哥 3、大伯母 4、父亲 5、远亲 6、前生今世 7、同学情 8、碎玉(外一首) 9、家有女儿 10、三登神居山 11、小草(外一首) 12、童年里的愁 13、那年的柿子,最红! 14、岁月如歌 15、岁月不老 16、岁月静好 17、旅途之上 18、那年,我嫁你,可好? 19、讲故事的奶奶 20、美丽的误会 21、温柔的善良 22、以诗为伍 23、闺蜜情 24、温暖的长者 25、别样的师恩 26、网事并不随风飘去 27、母亲
编辑部声明 |
|